第十章 雙棲勇士--章乃器(1 / 3)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革命黨人在武昌首義成功,章乃器的兄長章培到九江參加了起義,1912年又到南京考取了陸軍部屬下的飛行營,後來又轉到伍生團。章培征得飛行營連長的許可,寫信召章乃器赴南京補他的缺,當時年僅十五歲的章乃器放下書包毅然奔赴南京,棄筆從戎成了飛行營的一名學員,成為中國第一代飛行員。當時飛行營由留美歸來的李寶炯主持,擁有兩架孫中山從美國買回來的飛機。後來清帝遜位,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成果,飛行營也因為李寶炯的亡故被迫解散。這時章乃器感歎自己:“文已經投筆,武未能殺賊。”四顧茫茫,不知路在何方。到了1913年的秋天,父親帶章乃器到省城杭州報考學校,繼續中斷的學業,但大多數學校招生已畢,隻有浙江省立甲種商業學校還招生,父親便把兒子送入這所學校。這種生活中的偶然,決定了章乃器一生的命運。

章乃器從小就崇拜並想做發明家,私塾中先生的處罰沒能改變他的想法,這真應了中國一句老話:“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一心想學自然科學,卻要學被人看輕的商業,他在感情上怎麼也無法接受。幾天下來,人就瘦了一圈,他麵對著無可奈何的現實,隻有用心學好算學,尋找改學自然科學的機會。同學們叫苦不迭的算學,在章乃器眼中卻像來自天上的歌聲一樣美妙,他的精力除了分出一些繼續研究國文,大部分都投入到數學的世界裏。入校不久,教數學的老師都知道有個走火入魔的章乃器,有時連老師也無法解答出他的問題。那年冬天的一個傍晚,嘭的一聲,算學老師辦公室的門被撞開了,隨著風衝進來的是滿臉通紅的章乃器。“我算出來了,我算出來了!”他雙手舞著幾張紙,隻顧衝著老師興奮地叫,--他推導出兩條關於多邊形諸內角之和的定理。老師一連檢驗了幾遍,好半天才抬起頭,說:“這是你的發明,這是你的發明。”不久,《學生雜誌》上發表了章乃器的文章,他每天等待著回信,希望有人發現他,企盼了很久,很遺憾當時這一發明並沒引起重視,也沒能使他成為數學家和發明家。

已是商校學習的第二個年頭了,章乃器翻開經濟學新課本,緒論中的一行字跳入他的視線:“通商大埠,常位於大江大河下遊。”他呆呆地坐著,又一下子奔到地圖前,用手指從上到下沿著中國海岸線尋找著,……青島、煙台、上海、湛江、廣州……太對了,“這是一切古書裏找不到的知識,是的,是的……”他興奮地自語。後來又學到“以最少勞資取得最大效果”的經濟法則,更令章乃器興奮,震驚。從此,一本薄薄的經濟學課本為他指出了另一條道路,他與經濟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革命黨人在武昌首義成功,章乃器的兄長章培到九江參加了起義,1912年又到南京考取了陸軍部屬下的飛行營,後來又轉到伍生團。章培征得飛行營連長的許可,寫信召章乃器赴南京補他的缺,當時年僅十五歲的章乃器放下書包毅然奔赴南京,棄筆從戎成了飛行營的一名學員,成為中國第一代飛行員。當時飛行營由留美歸來的李寶炯主持,擁有兩架孫中山從美國買回來的飛機。後來清帝遜位,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成果,飛行營也因為李寶炯的亡故被迫解散。這時章乃器感歎自己:“文已經投筆,武未能殺賊。”四顧茫茫,不知路在何方。到了1913年的秋天,父親帶章乃器到省城杭州報考學校,繼續中斷的學業,但大多數學校招生已畢,隻有浙江省立甲種商業學校還招生,父親便把兒子送入這所學校。這種生活中的偶然,決定了章乃器一生的命運。

章乃器從小就崇拜並想做發明家,私塾中先生的處罰沒能改變他的想法,這真應了中國一句老話:“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一心想學自然科學,卻要學被人看輕的商業,他在感情上怎麼也無法接受。幾天下來,人就瘦了一圈,他麵對著無可奈何的現實,隻有用心學好算學,尋找改學自然科學的機會。同學們叫苦不迭的算學,在章乃器眼中卻像來自天上的歌聲一樣美妙,他的精力除了分出一些繼續研究國文,大部分都投入到數學的世界裏。入校不久,教數學的老師都知道有個走火入魔的章乃器,有時連老師也無法解答出他的問題。那年冬天的一個傍晚,嘭的一聲,算學老師辦公室的門被撞開了,隨著風衝進來的是滿臉通紅的章乃器。“我算出來了,我算出來了!”他雙手舞著幾張紙,隻顧衝著老師興奮地叫,--他推導出兩條關於多邊形諸內角之和的定理。老師一連檢驗了幾遍,好半天才抬起頭,說:“這是你的發明,這是你的發明。”不久,《學生雜誌》上發表了章乃器的文章,他每天等待著回信,希望有人發現他,企盼了很久,很遺憾當時這一發明並沒引起重視,也沒能使他成為數學家和發明家。

已是商校學習的第二個年頭了,章乃器翻開經濟學新課本,緒論中的一行字跳入他的視線:“通商大埠,常位於大江大河下遊。”他呆呆地坐著,又一下子奔到地圖前,用手指從上到下沿著中國海岸線尋找著,……青島、煙台、上海、湛江、廣州……太對了,“這是一切古書裏找不到的知識,是的,是的……”他興奮地自語。後來又學到“以最少勞資取得最大效果”的經濟法則,更令章乃器興奮,震驚。從此,一本薄薄的經濟學課本為他指出了另一條道路,他與經濟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1918年夏天,二十一歲的章乃器以曆次考試都名列第一的成績從浙江省立甲種商業學校畢業了。家鄉青田遭了大水,本已衰敗的章家更沒有力量為他支付學費,他是靠獎學金讀完了學業的,繼續求學已是不可能了。後來還是甲商的校長周季倫先生的推薦,介紹他到浙江地方實業銀行當上一名練習生,才算有了糊口的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