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中國武術的國際傳播(1 / 2)



中央國術館傳播中國武術的手段主要通過武術表演,以此讓世界了解和認識武術。在這些活動中,最重要的有3次:1933年訪日;1936年訪東南亞;1936年隨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第十一屆奧運會。

(一)中國武術代表團訪問日本

1933年,由張之江率領的中國武術代表團曾到日本各地表演訪問,受到日本人民的歡迎和好評,為武術在世界各國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二)南洋旅行團出訪東南亞

1936年1月,為了募集資金擴建中央國術館體育專科學校,宣傳國術,切磋球藝,張之江率領由中央國術館和國立體育專科學校組成的“南洋旅行團”赴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進行表演。國術隊共10人,隊長楊鬆山,隊員有張文廣、李錫恩、溫敬銘等。這次出訪共進行了國術表演65場,所到之處,受到了各國僑胞的熱烈歡迎。特別是愛國華僑陳嘉庚和胡文虎、胡文豹兄弟,他們特別支持國術隊的組建和宣傳。僑領陳嘉庚激動地說:“……這是一支傳播中國國術的先鋒隊,它將會把中國國術傳遍東南亞各國,乃至全世界。

旅行團武術隊先後在新加坡大世界體育館和神仙世界體育館進行了表演,場場客滿,座無虛席,且觀眾十分熱情,歡呼雀躍,掌聲雷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離開新加坡時,沿著鐵路線,武術隊還在金保、怡保進行了表演,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原怡保華僑黃濟複先生就是受武術表演的影響矢誌學習武術,後來在英國組建了“之江太極拳研究學院”,把武術傳播到了英國。

新加坡之後,旅行團又到了吉隆坡、雪蘭峨、霹靂、壇平、馬六甲、檳榔嶼等地。這些表演促進了東南亞武術館、武術會、武術學校的建立。另外,由於這些地方都需要武術教師,從而也促進了武術的技術輸出。中央國術館後來還派人往新加坡、吉隆坡等地進行武術指導。

(三)中國武術隊赴歐洲表演

1936年8月,第十一屆奧運會在德國柏林舉行。為了讓世界認識武術,促進武術走向世界,在張之江等人的建議下,組建了一支武術隊參加奧運會表演。為此,同年的4月11、12日在上海舉行了選拔賽。選拔的項目有拳術、器械和對練三項。經過初選和預選,共選出武林高手6名:張文廣、溫敬銘、鄭懷賢、金石生、崔漣源、傅淑雲,備取選手3名:張爾鼎、寇運興、劉玉華。組隊以後在南京國術館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集訓。6月26日中國代表團乘郵輪康特浮德號離滬啟程,7月22日到達柏林。武術表演團爐火純青的技藝,出神入化的表演,轟動了德國。歐美一些人向來認為中國人是東亞病夫,甚至認為當時的中國人還是女纏足,男留辮的,再加上我國運動員在這屆奧運會的各項比賽中都一敗塗地,所以剛開始對武術隊也很冷漠。但表演幾場後,觀眾的反應十分熱烈。第十一屆奧運會主席李德華博士說:“沒想到中國武術這麼高超,真了不起。”《德意誌報》、《漢堡報》都發表了評論,盛讚中國武術功夫精湛卓絕,富有藝術性、舞蹈性,高超精妙。會後,法國、英國、德國一些城市都邀請中國隊去表演。奧運會是國際性體育盛會,有世界各國的體育代表團,有範圍更廣的傳播對象,因此此次赴德表演,可以說是中國武術真正向世界傳播的開始。



中央國術館傳播中國武術的手段主要通過武術表演,以此讓世界了解和認識武術。在這些活動中,最重要的有3次:1933年訪日;1936年訪東南亞;1936年隨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第十一屆奧運會。

(一)中國武術代表團訪問日本

1933年,由張之江率領的中國武術代表團曾到日本各地表演訪問,受到日本人民的歡迎和好評,為武術在世界各國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二)南洋旅行團出訪東南亞

1936年1月,為了募集資金擴建中央國術館體育專科學校,宣傳國術,切磋球藝,張之江率領由中央國術館和國立體育專科學校組成的“南洋旅行團”赴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進行表演。國術隊共10人,隊長楊鬆山,隊員有張文廣、李錫恩、溫敬銘等。這次出訪共進行了國術表演65場,所到之處,受到了各國僑胞的熱烈歡迎。特別是愛國華僑陳嘉庚和胡文虎、胡文豹兄弟,他們特別支持國術隊的組建和宣傳。僑領陳嘉庚激動地說:“……這是一支傳播中國國術的先鋒隊,它將會把中國國術傳遍東南亞各國,乃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