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2)

皇帝陛下給封蔚封號為“德”,這已經表明在皇帝陛下心中,封蔚品行那是頂頂好的。

但對於文武百官而言,德王在京城就是一霸。

倒不是說德王有多囂張。他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賤,他就直接以權壓人。

怎麼直接怎麼來,有本事去朝堂告我啊?

不是針對你,我是針對京城所有的望族,你們都是垃圾。

偏偏德王行事直接是直接,不給麵子是不給麵子,但無論是從輿論還是從法理上來說,德王永遠占據道德製高點,讓他們想趁機發難都沒機會。

而雖然他們望族世家之間根係錯綜複雜,旁人不願招惹。但他們拿德王,還真沒辦法。

他們沒有任何可以威脅到德王的地方。

隻要皇帝陛下不倒,德王就無所畏懼。

看太子對德王的親近,估計就算換了一任帝王,德王還是無所畏懼。

那麼串聯搞掉太子?換一個親近世族的上位?

不好意思,皇帝陛下就兩兒子,別說太子無論才華還是德行都讓大臣百姓交口稱讚,就算太子不能繼位,年幼還未封王的二皇子殿下,那也和德王親近的很。

甚至比太子跟德王更親近。

傳說二皇子殿下幼年就是在德王府長大。

那弄掉皇帝陛下兩個兒子,推宗室上位?

這不叫站位,這叫造反了。

除了不給他們麵子,當今聖上的確是一位明君、有為之君,隻從大暉臣子的身份而言,輔佐如此明君,他們也十分高興。

去推翻一位明君?別說做不做得到,就算做得到,那也遺臭萬年了。

當然,其實……還是做不到。

所以,他們也隻能忍著了。

其實想點好的,當年武宗皇帝在的時候,他們照舊夾著尾巴過日子。武宗皇帝比當今聖上脾氣更暴躁,更加喜怒無常,哪有當今聖上好說話?隻要不涉及底線,隻要好好工作,就不用擔心其他的。

他們隻是被文宗時期養刁了胃口罷了。

文宗“得位不正”,必須依靠他們這些大臣。

封庭即位快十年了,文宗時期的印跡終於完全被抹去,如今,是天齊帝的時代。

.....................................

餘柏林和軍漢子們相處久了,又跟著海軍多次對海盜進行掃蕩,身上終於又找回了一些戰場上的凶悍之氣。

因本就是舊識,兩人性格又合拍,李瀟到任之後,兩人一月之中,總會聚那麼一兩次。

他們不談官場學問,隻談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明明兩人都是朝中大官,卻頗有些閑雲野鶴之感。

兩人這段時期所創作的詩詞文章,也呈現兩極分化。

比如餘柏林,一方麵,他這一段時期創作了許多軍旅生涯的豪邁作品;另一方麵,又有許多田園派的作品。

隻看田園派的作品,還以為是隱居山間的閑雲野鶴所寫。

李瀟當看到餘柏林這種作品時,也是如此笑話他。

餘柏林便開玩笑似的,將自己類似作品落款,寫作“閑鶴先生”。

於是後世稱呼餘柏林,便是名柏林,字長青,號閑鶴。

事實上餘柏林並未真的號閑鶴,隻是開個玩笑而已,之後也並未用此別號。

餘柏林和李瀟走得近,封蔚又有些不樂意。不過他也不會說出來,而是餘柏林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不搗亂,就跟著。反正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他又不是不會。

李瀟受寵若驚,心想餘柏林果真說的不錯,德王隻是本來就是那一副冷臉,並不是對他有額外的惡感。

其實,他哪知道,封蔚隻是黏餘柏林黏的緊而已。

雖然封蔚不常提筆,但他被皇帝陛下親自教導長大,該學的一樣沒拿下。

餘柏林和李瀟談論詩詞,他偶爾也會詩興大發來那麼一兩首。雖然大部分都是平平之作,但數量大了,總會撞上幾首不錯的。

封蔚是個好麵子的人,他每寫完一首,就讓餘柏林點評。若是餘柏林說一般,他就毀掉。到最後,他隻留下三首不錯的詩詞。

後世提起封蔚,都說封蔚其實是大詩人。因為他僅存的三首詩詞都是上佳之作。

後世研究者歎息,明明封蔚和餘柏林同時期,感情也十分好,封氏王朝又沒有中途斷過,按理說,封蔚的作品應該很容易流傳下來,結果隻有三首。

他們哪知道,封蔚並不是什麼大詩人,不過是隻寫了這麼三首好的,其餘都被他撕掉了而已。

https://www.biqiugege8.com/book/5335/3412471.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ge8.co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