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1 / 3)

“哎呀,三哥呀,你這個想法兒真是太高明了!”郭連生一巴掌拍得李芬後脊梁發出了“叭!”的一聲脆響。

“幹爹呀,你咋兒想到這兒的?這主意太妙了!”駱如丁一下子就鬆開了他緊鎖著的眉頭。

他們這三個人真可以說是一拍即合,那就說幹就幹嘍!——李芬讓駱如丁倒掉了一隻馬槽裏的草料,然後把它拆成了長長短短的五塊木板,他自己從前院兒拿來了一把鋸木頭的刀鋸,讓郭連生把所有的馬槽板鋸成了大大小小的十塊兒。

“三哥,鋸成十塊兒是啥兒意思啊?”郭連生不解地尋問著。

“這你還不明白嗎?”李芬一邊兒讓駱如丁翻著徽宗語的“密語本”,一邊兒反問起郭連生來,“咱們州河上遊不是一共有泃河、漳河、潦河、淋河、果河大大小小這五條支流兒嗎?那每一條河裏總得放兩塊兒吧?這不就正好兒是十塊兒嗎?”

“噢,是這麼回事兒啊!”郭連生把鋸好的小木塊兒統統放到了駱如丁的麵前。

不一會兒,駱如丁已經用墨筆寫出了第一塊徽宗語的“水令牌”:“節姐這故 蓋各來故 結靜接精 求勾扯哥!”(劫住各路進京囚車!)它的頂端都寫上了兩個大字:加急!

李芬一邊兒看著上麵寫的字,一邊兒口中小聲地念著。駱如丁在這邊的案子上還在繼續寫著下一塊水令牌,李芬那邊已經找出了一捆家中打好的細麻繩,他與郭連生為“水令牌”的底部捆上了兩根不太長的樹棍,李芬把它拿到頭進院的金魚池裏,“水令牌”還真的就在水麵上平穩地漂浮了起來……

沒過多長時間,十塊“水令牌”就都寫好了,底下也都捆上了支持漂浮的兩根樹棍。李芬從馬廄裏牽出了那匹剛剛喂飽了豆餅的黃膘馬,他讓駱如丁披上了簔衣,戴好了鬥笠,把十塊“水令牌”牢牢地綁在了腰間。

“你跑到頭一站,就把這十塊兒‘水令牌’兒全都交給他們,讓他們留下兩塊,把其餘的再接著往下傳!”李芬再三地叮囑著駱如丁,“要是可著你一個人兒這麼跑,那就是把馬累死了,你也跑不完這五條支流兒!聽明白了嗎?”

“哎,我明白了,幹爹。”駱如丁鄭重地回答著,“您回去吧!”

說完,駱如丁就牽著黃膘馬從“燕醒園”的後門裏走出來了。天空中瓢潑大雨仍舊不停地下著,隻見他利索地片腿上馬,猛地一抖弄韁繩,黃膘馬便衝入了茫茫一片的雨霧之中,隻見那匹坐騎沿著州河寬闊的河堤逆流而上,向著上遊第一個接力的站點奔去……

不到一天的時間,由州河及其支流遞送的“水令牌”已經傳遍了北起黃崖關、南到天津衛、西從燕郊鎮、東至北塘口的直隸大地。燕子門祥字檻的弟兄們接到“劫住進京各路囚車”的“水令牌”之後,立即全體行動了起來——一個個頭戴鬥笠、身披簔衣、肩背幹糧、腰別水壺,他們紛紛攜帶著自己的明槍暗器,或騎馬,或駕船,有的遊弋在山間小路、河湖港汊;有的馳騁於官府驛道、直隸海灣——在從山海關外通往北京城內的所有大小道路上暗設了一道道的關卡,不論是白晝還是夜晚,也不管是雨天還是晴日,無數雙眼睛一刻不離地嚴密監視著一切過往的車輛……

“哎呀,三哥呀,你這個想法兒真是太高明了!”郭連生一巴掌拍得李芬後脊梁發出了“叭!”的一聲脆響。

“幹爹呀,你咋兒想到這兒的?這主意太妙了!”駱如丁一下子就鬆開了他緊鎖著的眉頭。

他們這三個人真可以說是一拍即合,那就說幹就幹嘍!——李芬讓駱如丁倒掉了一隻馬槽裏的草料,然後把它拆成了長長短短的五塊木板,他自己從前院兒拿來了一把鋸木頭的刀鋸,讓郭連生把所有的馬槽板鋸成了大大小小的十塊兒。

“三哥,鋸成十塊兒是啥兒意思啊?”郭連生不解地尋問著。

“這你還不明白嗎?”李芬一邊兒讓駱如丁翻著徽宗語的“密語本”,一邊兒反問起郭連生來,“咱們州河上遊不是一共有泃河、漳河、潦河、淋河、果河大大小小這五條支流兒嗎?那每一條河裏總得放兩塊兒吧?這不就正好兒是十塊兒嗎?”

“噢,是這麼回事兒啊!”郭連生把鋸好的小木塊兒統統放到了駱如丁的麵前。

不一會兒,駱如丁已經用墨筆寫出了第一塊徽宗語的“水令牌”:“節姐這故 蓋各來故 結靜接精 求勾扯哥!”(劫住各路進京囚車!)它的頂端都寫上了兩個大字:加急!

李芬一邊兒看著上麵寫的字,一邊兒口中小聲地念著。駱如丁在這邊的案子上還在繼續寫著下一塊水令牌,李芬那邊已經找出了一捆家中打好的細麻繩,他與郭連生為“水令牌”的底部捆上了兩根不太長的樹棍,李芬把它拿到頭進院的金魚池裏,“水令牌”還真的就在水麵上平穩地漂浮了起來……

沒過多長時間,十塊“水令牌”就都寫好了,底下也都捆上了支持漂浮的兩根樹棍。李芬從馬廄裏牽出了那匹剛剛喂飽了豆餅的黃膘馬,他讓駱如丁披上了簔衣,戴好了鬥笠,把十塊“水令牌”牢牢地綁在了腰間。

“你跑到頭一站,就把這十塊兒‘水令牌’兒全都交給他們,讓他們留下兩塊,把其餘的再接著往下傳!”李芬再三地叮囑著駱如丁,“要是可著你一個人兒這麼跑,那就是把馬累死了,你也跑不完這五條支流兒!聽明白了嗎?”

“哎,我明白了,幹爹。”駱如丁鄭重地回答著,“您回去吧!”

說完,駱如丁就牽著黃膘馬從“燕醒園”的後門裏走出來了。天空中瓢潑大雨仍舊不停地下著,隻見他利索地片腿上馬,猛地一抖弄韁繩,黃膘馬便衝入了茫茫一片的雨霧之中,隻見那匹坐騎沿著州河寬闊的河堤逆流而上,向著上遊第一個接力的站點奔去……

不到一天的時間,由州河及其支流遞送的“水令牌”已經傳遍了北起黃崖關、南到天津衛、西從燕郊鎮、東至北塘口的直隸大地。燕子門祥字檻的弟兄們接到“劫住進京各路囚車”的“水令牌”之後,立即全體行動了起來——一個個頭戴鬥笠、身披簔衣、肩背幹糧、腰別水壺,他們紛紛攜帶著自己的明槍暗器,或騎馬,或駕船,有的遊弋在山間小路、河湖港汊;有的馳騁於官府驛道、直隸海灣——在從山海關外通往北京城內的所有大小道路上暗設了一道道的關卡,不論是白晝還是夜晚,也不管是雨天還是晴日,無數雙眼睛一刻不離地嚴密監視著一切過往的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