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羽絨服結構設計與樣板製作(1 / 2)

樣板規格 59.5 66 104 88br113 40-40.5 48.5 64 39-39.5

說明:成衣規格和樣板規格根據款式和麵料不同會有所不同。棉羽絨服規格出入偏大。其主要影響因素是:① 線縫縮;② 填充物的空隙量和納線行縮;③ 麵料熱燙縮。樣衣研發階段可根據樣衣效果靈活調整,大貨生產時則一定考慮並測試以上因素值,然後結合樣衣調整大貨生產樣板,以保證大貨成品規格和質量。

(四)款式結構製圖

1.省道處理

胸省的處理:先將袖窿胸省轉移到側縫;側縫省合並2cm,打開袖窿,作為袖窿鬆量;合並剩餘側縫省,轉移至前片分割線。

2.衣身結構製圖

前止口下擺角做凹勢處理的原因:充絨後下擺除止口中心外,是立體的圓麵,所以,凹勢樣板處理後的成衣下擺是整體平順的效果,不會出現凸角的毛病。

3.領子、帽領製圖

畫出領子和帽領。

4.袖子製圖

製圖方法同合體一片袖或兩片袖,按兩片袖製圖方法做出袖子。

(五)樣板製作

1.麵樣板製作

(1) 對位刀口部位要準確,位置合理,便於生產製作。

(2)放出縫份:下擺放出5cm縫份,兜布、兜墊放縫份1.5cm,其他部位放縫份均為1cm。

(3)掛麵的配製要求:止口處向下加放0.5cm鬆量,與裏布拚合縫處下方加1cm鬆量,領口處由肩線向外平行加放0.5cm鬆量。

(4)樣板名稱的標注要求:簡單明確標明樣板信息,包括樣板款號、部位、紗向、號型、使用工藝要點(如貼、拚、絎等)。

(5)畫絎線:絎線要先畫後衣片,由後向前逐一畫絎線。

2.裏料樣板製作

(1)在麵樣板基礎上調整增加工藝鬆量後的裏料基礎樣板。

(2)畫出正確的裏料輪廓線,下擺在麵樣板的基礎上縮短了貼邊4cm的量,各下擺角0.2~0.4cm的鬆量是裏料下擺和麵下擺拚合的補差量。

(3)裏料放縫份:各部位放縫份均為1cm,兜布放縫份為1.5cm。

特別提示:

(1)為了減少生產工藝成本,後片可以做成整的收省結構,肩省可以轉到領口;前片袖窿省可以轉到前掛麵拚縫或前片腰省上。

(2)因羽絨服較膨鬆,麵布和裏布本身已有了一定的空間量,所以不需要在裏布上做眼皮等工藝預留鬆量。

3.袖子樣板製作

(1)在袖子的麵布樣板畫出絎縫線,放出縫份。

(2)對袖裏樣板進行調整。

(3)袖裏放出縫份。

(六)膽布加放工藝

1.膽布的加放量是依據樣衣的製作工藝要求和款式的外觀要求來確定的

(1)依據製作工藝要求,分為三層做法和四層做法:

① 三層做法:麵布+膽布+裏布,羽絨填充在麵布和膽布之間,對麵布的防透絨處理要求高,多用於無縫粘接工藝,常應用於運動輕薄係列的秋季薄羽絨款式中,這類衣服的膽布放量較少,相對絨充的克重也少。

樣板規格 59.5 66 104 88br113 40-40.5 48.5 64 39-39.5

說明:成衣規格和樣板規格根據款式和麵料不同會有所不同。棉羽絨服規格出入偏大。其主要影響因素是:① 線縫縮;② 填充物的空隙量和納線行縮;③ 麵料熱燙縮。樣衣研發階段可根據樣衣效果靈活調整,大貨生產時則一定考慮並測試以上因素值,然後結合樣衣調整大貨生產樣板,以保證大貨成品規格和質量。

(四)款式結構製圖

1.省道處理

胸省的處理:先將袖窿胸省轉移到側縫;側縫省合並2cm,打開袖窿,作為袖窿鬆量;合並剩餘側縫省,轉移至前片分割線。

2.衣身結構製圖

前止口下擺角做凹勢處理的原因:充絨後下擺除止口中心外,是立體的圓麵,所以,凹勢樣板處理後的成衣下擺是整體平順的效果,不會出現凸角的毛病。

3.領子、帽領製圖

畫出領子和帽領。

4.袖子製圖

製圖方法同合體一片袖或兩片袖,按兩片袖製圖方法做出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