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罪己詔(1 / 1)

在接下來幾份《罪己詔》中,崇禎用語一次比一次悲壯,甚至從悲壯走向悲愴或者說淒涼。崇禎十五年(1642),崇禎在他的第三份《罪己詔》中承認“(帝國)災害頻仍,幹戈擾攘,興思禍變,宵旰靡寧,實皆朕不德之所致也!罪在朕躬,勿敢自寬。”他表示自己今後要“敬於宮中默告上帝,修省戴罪視事,務期殲胡(和諧)平寇以贖罪戾……”崇禎十七年(1644)正月十八日,崇禎在他的第五份《罪己詔》中痛責自己“為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為朕赤子,不得而繈褓之,坐令秦豫丘墟,江楚腥穢,貽羞宗社,致疚黔黎,罪非朕躬,誰任其責?”但此時帝國大勢已去。兵部尚書馮元飆在陳新甲被處決後,嚇得不敢再做兵部尚書,死活要離職而去。崇禎下《罪己詔》,除了自責,其他官員對此並不以為然。此時李自成擁百萬之眾在西安建立政權,準備對北京發起最後一擊,帝國卻無多少抵抗力量。這個正月,崇禎發出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話語是:“朕非亡國之君,事事皆亡國之象。祖宗櫛風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何麵目見於地下。”他這話是對閣臣們說的,但聽者置若罔聞,人人明白國事不可為了。三月十六日,昌平失守。十七日,北京城被圍。城破隻在旦夕間。崇禎“仰天長號,繞殿環走,拊胸頓足,歎息通宵,大呼:‘內外諸臣誤我!誤我!’”十八日,崇禎下第六份也是他生命中最後一份《罪己詔》:“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麵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在此之前,太監王相堯開宣威門獻降,兵部尚書張縉彥開正陽門、負責京師防務的成國公朱純臣開朝陽門迎降,崇禎最後時刻親自鳴鍾上殿,卻沒有一位官員前來簽到“上班”,眾人都作鳥獸散了——他的時代或者說他的王朝就以這樣尷尬的形式黯然結束。一切了猶未了不了了之。這一年崇禎33歲,大明王朝276歲。兩個數字的對比含義實在豐富——是那樣的年輕,又是那樣的蒼老。他們糅雜在一起,不由分說走向死亡……

在接下來幾份《罪己詔》中,崇禎用語一次比一次悲壯,甚至從悲壯走向悲愴或者說淒涼。崇禎十五年(1642),崇禎在他的第三份《罪己詔》中承認“(帝國)災害頻仍,幹戈擾攘,興思禍變,宵旰靡寧,實皆朕不德之所致也!罪在朕躬,勿敢自寬。”他表示自己今後要“敬於宮中默告上帝,修省戴罪視事,務期殲胡(和諧)平寇以贖罪戾……”崇禎十七年(1644)正月十八日,崇禎在他的第五份《罪己詔》中痛責自己“為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為朕赤子,不得而繈褓之,坐令秦豫丘墟,江楚腥穢,貽羞宗社,致疚黔黎,罪非朕躬,誰任其責?”但此時帝國大勢已去。兵部尚書馮元飆在陳新甲被處決後,嚇得不敢再做兵部尚書,死活要離職而去。崇禎下《罪己詔》,除了自責,其他官員對此並不以為然。此時李自成擁百萬之眾在西安建立政權,準備對北京發起最後一擊,帝國卻無多少抵抗力量。這個正月,崇禎發出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話語是:“朕非亡國之君,事事皆亡國之象。祖宗櫛風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何麵目見於地下。”他這話是對閣臣們說的,但聽者置若罔聞,人人明白國事不可為了。三月十六日,昌平失守。十七日,北京城被圍。城破隻在旦夕間。崇禎“仰天長號,繞殿環走,拊胸頓足,歎息通宵,大呼:‘內外諸臣誤我!誤我!’”十八日,崇禎下第六份也是他生命中最後一份《罪己詔》:“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麵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在此之前,太監王相堯開宣威門獻降,兵部尚書張縉彥開正陽門、負責京師防務的成國公朱純臣開朝陽門迎降,崇禎最後時刻親自鳴鍾上殿,卻沒有一位官員前來簽到“上班”,眾人都作鳥獸散了——他的時代或者說他的王朝就以這樣尷尬的形式黯然結束。一切了猶未了不了了之。這一年崇禎33歲,大明王朝276歲。兩個數字的對比含義實在豐富——是那樣的年輕,又是那樣的蒼老。他們糅雜在一起,不由分說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