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曉燕.首飾藝術設計[M].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0:135,228
[2] 李澤厚. 美學三書[M].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2003:431,447
[3] 周汛,高春明.中國曆代婦女妝飾[M].上海:學林出版社,三聯書店有限公司聯合出版,1988.
[4] 華梅.中國服飾與中國文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 天又. 白首相依,雪如華.中國散文網,http:brbrw w w.sanwebrsubjectbr722399
[6] 石青.首飾的故事 [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3.
[7] 衛藝林.首飾“中國風”的演變及發展探究:[D]. 北京:北京服裝學院,2008.
[8] 李曉楠.首飾與情感:[D]. 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09.
[9] 張莉君. 現代首飾的特點以及在服飾中的運用:[D]. 蘇州:蘇州大學,2007.
[10] 鄭靜,鄔烈炎. 現代首飾藝術 [M]. 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2.
[11] 郭守國,陳征. 珠寶首飾設計與鑒賞[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
[12] 滕菲.靈動的符號 [M].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13] 徐複觀.中國藝術精神 [M].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14] 揚之水. 終朝采藍——古名物尋微[M].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
[15] 幹大川. 珠寶首飾設計與加工[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16] 滕守堯. 審美心理描述[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17] 鄒寧馨,伏永和,高偉. 現代首飾工藝與設計[M].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