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關於獨立學院外語專業建設的思考(1 / 3)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獨立學院教育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體係》的規定,獨立學院應“根據自身條件和發展潛力,適應地方、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確立教學型大學的類型定位和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定位”。由於獨立學院以培養應用型外語人才為主要目標,因此,獨立學院外語專業的建設應該緊緊圍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這一中心目標來展開,而要實現這一中心目標,就必須做到以下幾個“相結合”。

(一)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

要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抓好課堂教學非常關鍵,因為課堂教學是課外教學的基礎,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則課外教學的效果也就得不到保證。在課堂教學方麵,我們首先應堅守本科人才培養的基本規格和要求這一底線,因為獨立學院提供的是本科層次的教學,既然是本科教育,而不是職業技術教育,那麼我們獨立學院外語專業的教學就應該遵照教育部規定的本科外語專業的培養要求來實施。2000年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定,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要“培養具有紮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並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複合型英語人才”,因此,獨立學院外語人才的培養應力爭達到具有“紮實的基礎”、“廣博的知識”和“熟練的外語技能”等幾個要求。其次,要搞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就必須製訂合理的培養模式,安排合理的課程設置。現在外語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這除了市場對單一外語人才的需求漸趨飽和之外,還與外語專業的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過於單一有關。我國的外語專業多年以來幾乎一直采用一個培養模式,即“外語+文學”或“外語+語言學”的模式,這樣的培養模式強調語言教學的基礎性,但沒有考慮到語言的實用性,因而培養的人才知識結構較為單一,培養方向過於狹窄,適應社會的能力較為薄弱。近幾年來,這種現象雖有所改善,但大多數外語專業都往“商務”、“外貿”、“旅遊”等方向上靠,也造成了外語專業課程設置盲目跟風的局麵。倪育萍和劉法公(2007)在分析了浙江省26所高校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後認為,由於受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等社會潮流的影響,我省高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大多針對熱門行業,因此不同學校各自的特點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或者說差別不大,不利於錯位競爭。因此,如何調整專業培養模式,改善課程設置,也是我們搞好課堂教學必須重點考慮的問題。

另一方麵,要提高獨立學院外語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光靠重視課堂教學還不夠,還必須抓好課外教學。這是因為,傳授知識雖然是大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大學教學更為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對社會的獨立見解以及他們在未來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把理論轉變為實踐比學習理論要困難得多。由於獨立學院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旨歸,因此,課外教學的重要性尤為突出。將這一觀點聯係到獨立學院外語專業的人才培養,就要求我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根據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努力培養有較高外語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這裏所講的外語實踐能力,並不僅僅指外語專業能力,如聽、說、讀、寫、譯,還包括學生根據社會的實際需要,把自己的外語特長運用於社會實際的能力,它包括溝通能力、策劃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等。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獨立學院教育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體係》的規定,獨立學院應“根據自身條件和發展潛力,適應地方、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確立教學型大學的類型定位和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定位”。由於獨立學院以培養應用型外語人才為主要目標,因此,獨立學院外語專業的建設應該緊緊圍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這一中心目標來展開,而要實現這一中心目標,就必須做到以下幾個“相結合”。

(一)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

要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抓好課堂教學非常關鍵,因為課堂教學是課外教學的基礎,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則課外教學的效果也就得不到保證。在課堂教學方麵,我們首先應堅守本科人才培養的基本規格和要求這一底線,因為獨立學院提供的是本科層次的教學,既然是本科教育,而不是職業技術教育,那麼我們獨立學院外語專業的教學就應該遵照教育部規定的本科外語專業的培養要求來實施。2000年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定,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要“培養具有紮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並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複合型英語人才”,因此,獨立學院外語人才的培養應力爭達到具有“紮實的基礎”、“廣博的知識”和“熟練的外語技能”等幾個要求。其次,要搞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就必須製訂合理的培養模式,安排合理的課程設置。現在外語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這除了市場對單一外語人才的需求漸趨飽和之外,還與外語專業的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過於單一有關。我國的外語專業多年以來幾乎一直采用一個培養模式,即“外語+文學”或“外語+語言學”的模式,這樣的培養模式強調語言教學的基礎性,但沒有考慮到語言的實用性,因而培養的人才知識結構較為單一,培養方向過於狹窄,適應社會的能力較為薄弱。近幾年來,這種現象雖有所改善,但大多數外語專業都往“商務”、“外貿”、“旅遊”等方向上靠,也造成了外語專業課程設置盲目跟風的局麵。倪育萍和劉法公(2007)在分析了浙江省26所高校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後認為,由於受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等社會潮流的影響,我省高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大多針對熱門行業,因此不同學校各自的特點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或者說差別不大,不利於錯位競爭。因此,如何調整專業培養模式,改善課程設置,也是我們搞好課堂教學必須重點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