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材料的發展速度很快,門類複雜,鑒別與應用裝飾材料是當今裝修從業者必備的基本技能。自從進入環境藝術設計這一行業,我就在不斷地學習裝飾材料與施工構造,開始是閱讀關於材料的書籍,其後是收集材料樣本,最後將領悟的內容運用到學習、工作中,希望能給設計師與青年學生提供一部完整的參考資料,使大家能全麵、深入地了解材料與構造,能靈活運用到設計、施工實踐中去。
這部教材的寫作思路來源於我的學生與客戶。在教室裏,學生能通過教材與各種參考書籍認識材料的名稱與用法,但是到了市場才發現一種材料有多種品牌、形態,無從辨清具體名稱與門類,這就更談不上應用了。在書店裏,關於裝修的圖書並不少見,但是涉及材料選購與鑒別的圖書卻很少,這顯然不能夠滿足時間緊迫、精力有限的裝修客戶。從2010年起,經過三年全麵考察後發現,講述裝飾材料品種特性、鑒別方法、價格定位、施工構造的圖書是個空白,無論是教材、手冊,還是雜誌、市場大眾書都沒有表述全麵。在隨後三年時間裏,我不斷地收集材料樣本,走訪經銷商與客戶,分析裝飾材料的鑒別與施工構造的核心,將這部教材奉獻給在求知中彷徨的學生。
在12年的設計、施工、教學工作中,一直都在和裝飾材料打交道,見到過各種客戶。追求品質的客戶隻看材料品牌,導致工程成本加大;追求經濟的客戶隻看材料價格,導致工程質量下降,甚至將微薄的利潤返還到售後維修中。有的客戶很擔心設計師陪同買材料會拿回扣,其實客戶可以單獨詢問施工員關於材料的用量和參考價格,獨自去選購。至於材料的價格和品質,最多比較三家就可以得出結論。高檔材料有很高的品牌附加值,一家品牌專賣店兩三天做成一筆生意都有利可圖,而中檔和低檔裝飾材料的價位才能被大多數消費者接受。在一項完整的裝飾工程中,高檔材料可以占10%~20%,主要用在燈具、潔具和五金配件上,增顯裝修品位;中檔材料可以占30%~40%,覆含使用頻率多的部位,例如地板、家具、門窗等;餘下的40%~50%可以選用中低檔材料,甚至是低檔材料,例如吊頂、隔牆、瓷磚等。中低檔材料沒有品牌附加值,在使用中與人體的接觸也不多,材料特性厚實堅固,可以大幅度降低裝修成本。
走上講台後,我一直擔任《裝飾材料與施工構造》這門課程的教學,遇到的問題就更多了,今天給學生講到的裝飾材料,等到他們畢業時這些裝飾材料也許就淘汰了,我力求走在行業的頂端,甚至自己加工一些成品複合材料,投入到教學實踐中。裝飾材料在不斷地更新換代,例如隔牆,最初是板磚水泥砌築,後來是木龍骨框架,膠合板釘接,現在是輕鋼龍骨,自攻螺釘釘接石膏板,將來還會采用成品的鋼絲網架夾芯複合板,這些都要學生了解,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多觀察、多積累,經常關注新材料和新工藝的應用。有學生提出讓我推薦一本裝飾材料全書,最好能用十幾年,顯然,社會在不斷發展,誰都不知道十年後會有什麼樣的材料出現,但規律是可以把握的,今後的裝飾材料會向成品化、模塊化方向發展,施工會越來越簡單,甚至能讓用戶自己動手安裝。很多的學生在選擇此專業時,主要是對其收入感興趣,而我隻堅信:嚴謹地對待這個行業,一絲不苟地完成設計、施工,必定會收到滿意的報酬。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粗放型的經濟形態正在發生變化。裝修市場的勞動力價格會越來越高,無論是住宅裝修,還是公共裝修,DIY的程度會更高。全麵學習裝飾材料與施工構造知識,可以擴展視野,增強思維能力,更好地提高生活品質。
全書寫作曆時近三年,中途遇到了很多困難,幾經波折,隨後得到了許多學生、設計師與裝飾公司的幫助,才得以完成,在編寫此書過程中,董衛中、高宏傑、張剛等老師,還有我的學生王靚雲、霍佳惠、吳帆、鮑瑩、邊塞、陳慶偉、陳偉冬、鄧世超、付士苔、蔣林、柯孛、李吉章、李建華、李欽、劉敏、盧丹、羅浩、馬一峰、秦哲、孫未靖、吳程程、吳豔飛、楊清、曾令傑、趙媛給予了很多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