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開發大腦的新領域(2 / 2)

人的意識會自動地根據“主人”的喜好把一類想法看作是“好的”,它會為這些想法清理道路,不設抵抗。這類想法對你的影響遠大於另一類“消極思維”,一種“積極思維”的力量要比好幾種“消極思維”的力量更強大。正因如此,戰勝“消極思維”最好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培養“積極思維”。

“積極思維”是生命力最強的植物,日積月累,它會吸收養分壯大自己,最終將“消極思維”全部驅逐出自己的領地。

當然,一開始你也會遭遇“消極思維”的劇烈反抗,因為這是一場為生存而戰的戰爭。如果“積極思維”得到空間生長和發展,那麼他就要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滅亡了。結果,它讓它的“主人”越來越不愉快,知道某一刻下定決心把它們從頭腦中趕了出去。大腦細胞不喜歡被束之高閣,它們渴望釋放生命的能量,直到衰竭死去。

最好的途徑就是不要去注意生長在你頭腦中的雜草,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種植、澆灌和照料那些新的欣欣向榮的美麗花朵上。

比如說吧,如果你恨某個人,戰勝這樣的消極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恨的領地上種上愛的種子。存有愛的觀念,並在行動中表現愛,持之以恒。對每個人都盡可能以一顆善良的心去包容、理解和幫助。也許剛開始並不是那麼容易做到,但是漸漸地,當愛越來越多,恨也就一點點土崩瓦解,不複存在了。又如果你總是很悲觀,那就練習微笑吧,並學著去看事物光明的一麵。

在你想要說出喪氣話之前的一刻來一個轉折,不說悲觀的一麵,而說樂觀的一麵。“猶豫惡魔”剛開始肯定會抵抗,但是不要管它——隻要全心全意去培養積極和樂觀就夠了。讓“光明、樂觀、快樂”成為你想問題的出發點,並且要堅持不懈。

也許這些教導看起來都很古老,該被時代的潮流所淘汰了,但是它們確實是心理學上的真理,而且可以給你帶來很多有用的啟示。如果你理解了這個規律,那麼你學習到的很多建議就可以被真正的理解和運用。通過這種方法,你可以變得積極勤奮、充滿動力,而不是懶懶散散,虛擲光陰。其實做到這一點並不難,關鍵是要勤奮。有新思想的人經常談論到“堅持自我”,的確,要想成功,“堅持自我”是必不可少的素質之一。但是僅僅這樣是不夠的,你必須積極地行動起來。直到它成為一種固定的習慣。思想通過行動體現出來,但另一方麵,行動也影響和塑造著你的思想中與這種行為密切相關的那一部分。頭腦中有某種意識的次數越多,你作出相應的行為就越容易,同樣地,你做出某種行為的次數越多,與之相關的意識就會越深刻。所以這是一個互相作用、互相推進的過程。

如果你歡欣鼓舞,那你很自然地就會笑。如果你試著笑一笑,心情也會隨之變得愉快起來。你明白我想說什麼了嗎?沒錯,簡單地說就是如果你想要養成某種習慣,那就從養成這種思維開始。想養成某種思維呢,也可以把你想要獲得的理念一次一次地付諸實踐,在實踐中加深和強化你對它的認識。

現在,讓我們來檢驗一下你會不會運用這條法則。想一件你覺得確實應該做,但是你一直不想做的事情。在做之前向自己傳達這樣的思想:“我喜歡做這件事,願意做這件事。”然後帶著這樣的情緒(記住:要保持愉悅!)去做這件事情。在做的時候帶著興趣,找出做這件事情最完善和最有效率的方式,用心投入地去做,帶著驕傲去做,然後你會發現你用相當愉快的心情和非常有效的方式完成了這件本來很頭疼的難題,並且你又獲得了一個新的習慣。

如果你想把這個方法用於擺脫某些思維定式,那它也是同樣行之有效的。你隻需培養起與之相反的想法和思維,然後將這些想法付諸實踐,用你最大的努力去做這件事情。逐漸地,你會發現自己身上的變化。不要為剛開始的挫折而灰心喪氣,要充滿信心地說:

“我能做到,而且我一定會做到。”

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愉快和抱有興趣。隻要你做到了這些,那其他的事情就變得易如反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