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帝以霹靂手段消滅梁冀有兩個原因。第一,梁冀過於跋扈;第二,桓帝是宗室入主漢廷,與太後和外戚並無骨肉之親。那麼,靈帝去世後的形勢也如此嗎?

不,兩樣。

說起來漢靈帝還是蠻靈的。他活到三十四歲,還留下了兩個兒子劉辯和劉協,哪裏會有問題?

何太後臨朝,何進執政,也沒問題。因為劉辯是何太後的親兒子,何進的親外甥。何況何太後與宦官的關係相當不錯,劉辯也並無鏟除何進之意。那麼,為什麼這一回動靜會鬧得更大,後果也更嚴重呢?

因為袁紹摻和進來了。

袁紹字本初,是漢靈帝近衛軍的二號人物。這支部隊共有八位將領,號稱“西園八校尉”。其中二號袁紹,中軍校尉;三號鮑鴻,下軍校尉;四號曹操,典軍校尉。一號人物宦官蹇碩既是上軍校尉,也是元帥。

蹇碩跟何進是有矛盾的。因為漢靈帝心許的繼承人不是長子劉辯,而是次子劉協,也就是後來的漢獻帝。靈帝臨終前,把這件事情托付給了蹇碩,蹇碩也準備完成先帝的遺願。沒想到何進搶先一步,把劉辯扶上了皇位。

何進此舉並不奇怪,因為劉辯是他妹妹的兒子。

蹇碩則隻差一點就會成功。當時他的計劃,是先殺掉大將軍何進,再立劉協。可惜蹇碩沒想到,他的一個部下是何進的老朋友。何進入宮時,這個部下迎麵走來使了個眼色,何進掉頭就跑,蹇碩的謀殺失敗。

如此矛盾已不可調和,而蹇碩這邊又再出叛徒。結果何進反戈一擊成功謀殺蹇碩,並接管了西園上軍。

此事如果就此打住,殺氣也許就會散去,生活也將歸於平淡,東漢王朝則將繼續苟延殘喘。然而袁紹卻意猶未盡,他極力鼓動何進將宦官斬盡殺絕。袁紹說,將軍如果能一舉而為天下除此禍患,必將名垂後世。

何進卻猶豫了。

猶豫並不奇怪。此人原本是一個殺豬的,靠著妹妹當皇後才成了大將軍,又豈敢把所有的宦官都當作豬來殺?妹妹何太後也不肯殺宦官。因為她曾經謀殺了劉協的生母王美人,靠著宦官求情才幸免於難。

於是何太後說:宦官統領後宮禁省,是祖宗成法漢家製度,怎麼能改?何況先帝剛剛駕崩,天下未定,我又為什麼一定要立場鮮明地站在士大夫一邊?

太後不允,何進更加猶豫。

猶豫的結果,是對方搶先一步。宦官張讓等人趁何進入宮之機,手持武器將他圍在門房痛罵:國家腐敗,難道都是我們的錯?大人口口聲聲說我等肮髒,請問官場之中朝堂之上,又有誰是忠誠的,誰是幹淨的?

罵完,一個宦官拔出劍來,一劍殺了何進。

政變成功的宦官立即草擬了詔書,準備昭告天下。詔書傳到尚書台,值班的尚書一臉驚愕。他弱弱地問:是不是該請大將軍一起來商量?一個宦官卻拎起何進的腦袋扔了過去:大將軍在這裏,你跟他商量吧!

桓帝以霹靂手段消滅梁冀有兩個原因。第一,梁冀過於跋扈;第二,桓帝是宗室入主漢廷,與太後和外戚並無骨肉之親。那麼,靈帝去世後的形勢也如此嗎?

不,兩樣。

說起來漢靈帝還是蠻靈的。他活到三十四歲,還留下了兩個兒子劉辯和劉協,哪裏會有問題?

何太後臨朝,何進執政,也沒問題。因為劉辯是何太後的親兒子,何進的親外甥。何況何太後與宦官的關係相當不錯,劉辯也並無鏟除何進之意。那麼,為什麼這一回動靜會鬧得更大,後果也更嚴重呢?

因為袁紹摻和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