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幼兒園的發展評價以第三方,如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督導部門、教育業務指導部門等人員進行評價為主,同時也兼顧園長、教師、家長的各方評價,綜合多方意見,從而使評價工作的信息更為全麵、客觀。
二、幼兒園教育評價的方法
幼兒園教育評價有許多方法,結合實際,重點介紹常用的評價方法。
1.根據評價的功能和運行時間分類
(1)診斷性評價。在教育活動之前進行預測性評價或“事實評價”,目的在於了解對象的基礎情況,並有效地發現問題,為製訂教學計劃或解決某些問題做準備。
[輔助案例]開學初期,幼兒園教師製作了一問卷表格,用這種表格對自己班級的幼兒進行家訪,在家訪中與幼兒家長、幼兒進行了互動,問了一些關於生活習慣養成、情緒情感、語言表達、積木搭建、性格特點、興趣等方麵的問題,也對主要監護人的學曆、工作、家庭情況進行了大概的了解,在每個幼兒相應的表格上進行選擇和文字描述。
(2)形成性評價。在教育過程中持續地進行,及時了解教育動態過程的成效,以便及時地做出反饋性調節,獲得改進工作的依據,提高教育過程的質量。
[輔助案例]某幼兒園開設了建構室,由於是大、中、小三個年齡段的幼兒共同使用的教室,因此投放的材料、教師指導策略、場地設計、圖示、示範範本等方麵教師和園長一起進行了反複的研討與設計,同時每個年齡段的班級教師觀察並收集幼兒實踐操作中有哪些需改進方麵的信息,並進行活動後的反思,將問題、改進建議一一羅列,再進行梳理係統整理,從而便於園部進行不斷的調整,更利於活動的材料、教師的指導等符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
(3)終結性評價。在完成某個階段教育活動後進行,目的在於全麵了解該教育活動的結果,對達成目標的程度作出總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注重教育活動的結果,可能不涉及過程,主要是事後評估,主要向各類決策者提供信息。
[輔助案例]某幼兒園申報的教育研究課題經過兩年的研究進行了結題,課題組成員對課題的資料進行了全麵的梳理、分析、總結,撰寫了研究報告,形成了結題成果。於是,邀請了市、區兩級的專家對課題結果進行論證,以考察結題成果是否反映出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是否達到預期成效,是否具有推廣價值等。
2.根據評價參照體係分類
(1)常模參照評價。以個體的測量結果與同一團體的平均分數相比較,從而確定個體成績在團隊中的相對位置。
[輔助案例]某幼兒園的保健教師對小班幼兒的身高和體重進行了測量,然後根據本市或本省同一年齡段幼兒的平均身高和體重進行了對照分析,然後分析和判斷本幼兒園幼兒在身高、體重上與參照常模對比的達成率。
[注意]幼兒園的發展評價以第三方,如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督導部門、教育業務指導部門等人員進行評價為主,同時也兼顧園長、教師、家長的各方評價,綜合多方意見,從而使評價工作的信息更為全麵、客觀。
二、幼兒園教育評價的方法
幼兒園教育評價有許多方法,結合實際,重點介紹常用的評價方法。
1.根據評價的功能和運行時間分類
(1)診斷性評價。在教育活動之前進行預測性評價或“事實評價”,目的在於了解對象的基礎情況,並有效地發現問題,為製訂教學計劃或解決某些問題做準備。
[輔助案例]開學初期,幼兒園教師製作了一問卷表格,用這種表格對自己班級的幼兒進行家訪,在家訪中與幼兒家長、幼兒進行了互動,問了一些關於生活習慣養成、情緒情感、語言表達、積木搭建、性格特點、興趣等方麵的問題,也對主要監護人的學曆、工作、家庭情況進行了大概的了解,在每個幼兒相應的表格上進行選擇和文字描述。
(2)形成性評價。在教育過程中持續地進行,及時了解教育動態過程的成效,以便及時地做出反饋性調節,獲得改進工作的依據,提高教育過程的質量。
[輔助案例]某幼兒園開設了建構室,由於是大、中、小三個年齡段的幼兒共同使用的教室,因此投放的材料、教師指導策略、場地設計、圖示、示範範本等方麵教師和園長一起進行了反複的研討與設計,同時每個年齡段的班級教師觀察並收集幼兒實踐操作中有哪些需改進方麵的信息,並進行活動後的反思,將問題、改進建議一一羅列,再進行梳理係統整理,從而便於園部進行不斷的調整,更利於活動的材料、教師的指導等符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
(3)終結性評價。在完成某個階段教育活動後進行,目的在於全麵了解該教育活動的結果,對達成目標的程度作出總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注重教育活動的結果,可能不涉及過程,主要是事後評估,主要向各類決策者提供信息。
[輔助案例]某幼兒園申報的教育研究課題經過兩年的研究進行了結題,課題組成員對課題的資料進行了全麵的梳理、分析、總結,撰寫了研究報告,形成了結題成果。於是,邀請了市、區兩級的專家對課題結果進行論證,以考察結題成果是否反映出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是否達到預期成效,是否具有推廣價值等。
2.根據評價參照體係分類
(1)常模參照評價。以個體的測量結果與同一團體的平均分數相比較,從而確定個體成績在團隊中的相對位置。
[輔助案例]某幼兒園的保健教師對小班幼兒的身高和體重進行了測量,然後根據本市或本省同一年齡段幼兒的平均身高和體重進行了對照分析,然後分析和判斷本幼兒園幼兒在身高、體重上與參照常模對比的達成率。
(2)標準參照評價(絕對評價)。以某種體現教育教學目標的標準為準繩,確定評價對象是否達到標準以及標準的程度。
[輔助案例]某幼兒園的園長以幼兒是否對體育遊戲感興趣為目標,對四個小班教師組織開展的幼兒體育遊戲進行了多次觀摩,從而評價小班體育遊戲的質量、幼兒動作發展的基本水平和教師對體育遊戲的實踐表現和理念上的理解。
(3)個體內差異評價。把某類評價對象的每一個個體的過去和現在相比較,或將同一評價對象的若幹對象的若幹側麵相互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