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的外向型特點十分突出的背景下,隨著大量中小型外商投資企業的建立與快速發展,中小企業逐漸成為我國發展對外貿易和外向型經濟的生力軍,是我國出口迅速增長的主要促進力量。同時,通過引進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中小企業可以在高效快速的發展中為我國經濟做出應有的貢獻。我國是個農業大國,鄉鎮人口眾多,中小企業支撐著絕大部分地方的服務業和零售業等,對地方經濟的發展、滿足人們生活的基本需要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農村工業、鄉鎮企業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和地方財政的重要財源,在保證農業,促進農村經濟健康迅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技術創新上,近年來70%的創新來自中小企業。除了在數量上占有相當的份額,中小企業的創新的水平和影響也不亞於大企業。近年來大量中小企業進入高新技術領域,敏銳地探索市場需求,立足創新要點,把握創新時機,創造了引人矚目的業績。在中國,聯想、華為、中興等高科技企業都是由中小型企業發展起來的,在美國,微軟、戴爾都是由小企業成長起來的,戴爾甚至是從倉庫中辦起來的企業。這些中小企業不僅自身在技術創新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時也帶動了整個所在行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從而為社會做出貢獻。
在深化中國所有製改革的過程中,中小企業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中國企業與經濟體製的改革應該循序漸進,先易後難,先小後大,先農村後城鎮。以中小企業作為中國企業改革的試點,可以促進企業經營機製轉換,同時為國有大企業的改革積累經驗,如關於如何在農村發展非農產業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現代化模式的選擇上,“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之爭中的眾多中小企業的發展結果決定了“蘇南模式”向“溫州模式”轉化。與此同時來自中小企業的外部競爭的壓力可以推動國有大企業的改革,加快了中國向市場經濟體製轉軌的步伐。
浙江是中國中小企業最發達的一個省份,中小企業的發展為浙江省的經濟騰飛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促使從貧窮落後到富裕和諧的“浙江奇跡”出現。2010陸家嘴論壇上的報告指出,在浙江,有99.6%的企業是屬於中小企業,而且中小企業支撐著浙江國民經濟的發展,GDP貢獻度超過75%的都是中小企業2010陸家嘴論壇上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丁敏哲發表的演講。浙江有中小企業260多萬家,貢獻60%的財政收入,實現70%的外貿出口,創造80%的工業增加值,提供90%的工作崗位。“十五”期間,浙江省中小企業累計完成了產品和技術創新4萬多項,在浙江省的6000多項省級以上新產品中,由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的占了一半多,並有近百項高新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尤其是專利技術和專利產品方麵呈現突飛猛進之勢,由中小企業申報的專利占了全省總量的70%以上。
在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的外向型特點十分突出的背景下,隨著大量中小型外商投資企業的建立與快速發展,中小企業逐漸成為我國發展對外貿易和外向型經濟的生力軍,是我國出口迅速增長的主要促進力量。同時,通過引進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中小企業可以在高效快速的發展中為我國經濟做出應有的貢獻。我國是個農業大國,鄉鎮人口眾多,中小企業支撐著絕大部分地方的服務業和零售業等,對地方經濟的發展、滿足人們生活的基本需要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農村工業、鄉鎮企業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和地方財政的重要財源,在保證農業,促進農村經濟健康迅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