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世紀,事態的發展超出了日本的控製,作繭自縛的日本再也難於自保,陷入了極度不安與仇外的絕望。1852年,時任美國總統的米勒德·菲爾莫爾對日本拒絕開放通商口岸的做法極為不滿,加上他以“白人責任論”(當時將歐洲擴張主義合理化的一種觀點)的心態看待其他社會,於是決定派海軍準將馬修·佩裏前往日本,以終結其孤立狀態。佩裏仔細研究日本曆史之後,決定以大規模展示美國武力的方式震懾日本,逼其就範。1853年7月,佩裏派遣一支冒著滾滾黑煙的小型艦隊開進東京灣——讓日本人第一次見識了蒸汽動力。在六七十位手持刀槍、麵目凶悍的侍衛簇擁下,佩裏昂首闊步前往幕府將軍的駐地,要求會見日本的最高官員。

說佩裏的到訪使日本人目瞪口呆實在太過輕描淡寫了。關於此事,曆史學家塞繆爾·莫裏森這樣寫道:“這件事對日本人來說,就如同宇航員宣布形狀怪異的外太空飛行器正在飛向地球一樣。”3驚慌失措的德川貴族階級匆忙藏好細軟,召開會議,準備應戰。但最終他們別無選擇,不得不承認美國的軍事技術優勢,接受美國代表團的要求。僅此一次造訪,佩裏不僅迫使德川幕府與美國簽訂各種條約,而且為英國、俄國、法國和德國等國家打開了與日本通商的大門。

此次蒙羞在日本這個傲慢的民族心中留下了強烈的怨恨。日本當權精英中,有人私下主張應該立即向西方列強宣戰;其他人則主張謹慎行事,認為戰爭隻會削弱日本而非敵國。持後一種觀點的人敦促領導階層安撫入侵者,師夷長技,徐圖複仇大計:

在機械製造方麵,我們還無法與外國人抗衡,因此我們應該與外國保持交流,並學習他們的軍事訓練方法與戰術,等我們(日本)各藩屬國團結如一時,就可以走出去,將外國的土地分封給戰功卓著的將士;這樣,士兵們將爭先恐後地表現其勇猛果敢,那時我們再宣戰也為時不晚。4

盡管這一觀點並未公開流行,卻頗有預見性。因為它不僅預示了日本將要奉行的戰略,還描述了日本人長期以來認為生命屬於國家而非個人的理念。

麵對西方入侵,德川幕府沒有明確的行動方案,於是決定觀望等待——這一決定實際上宣告了其統治的終結。幕府將軍安撫外敵的政策與其忠誠支持者的要求相距甚遠,招致許多人的唾棄;鷹派反對者也對其大加批判,認為幕府將軍對入侵的謹慎回應無異於向外國蠻夷卑躬屈膝。由於確信幕府已經失去統治資格,反叛各藩結成倒幕聯盟,推翻了幕府統治,還大政於天皇。

1868年,倒幕聯盟以天皇的名義獲得勝利,並開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旨在將日本從戰亂頻仍的封建割據國家轉變為強大的現代國家。他們將崇拜太陽的神道教尊崇為國教,將天皇視為國家的象征,掃除地方割據勢力,進而統一日本列島。新的帝國政府決心最終戰勝西方,因而將武士道精神作為全體公民的道德準則。來自國外的威脅進一步促進了日本列島的精神淨化,這一時代後來被稱為“明治維新”。此時日本全國上下回響著各種民族主義的口號:“天皇萬歲!驅除蠻夷!富國強兵!”

到了19世紀,事態的發展超出了日本的控製,作繭自縛的日本再也難於自保,陷入了極度不安與仇外的絕望。1852年,時任美國總統的米勒德·菲爾莫爾對日本拒絕開放通商口岸的做法極為不滿,加上他以“白人責任論”(當時將歐洲擴張主義合理化的一種觀點)的心態看待其他社會,於是決定派海軍準將馬修·佩裏前往日本,以終結其孤立狀態。佩裏仔細研究日本曆史之後,決定以大規模展示美國武力的方式震懾日本,逼其就範。1853年7月,佩裏派遣一支冒著滾滾黑煙的小型艦隊開進東京灣——讓日本人第一次見識了蒸汽動力。在六七十位手持刀槍、麵目凶悍的侍衛簇擁下,佩裏昂首闊步前往幕府將軍的駐地,要求會見日本的最高官員。

說佩裏的到訪使日本人目瞪口呆實在太過輕描淡寫了。關於此事,曆史學家塞繆爾·莫裏森這樣寫道:“這件事對日本人來說,就如同宇航員宣布形狀怪異的外太空飛行器正在飛向地球一樣。”3驚慌失措的德川貴族階級匆忙藏好細軟,召開會議,準備應戰。但最終他們別無選擇,不得不承認美國的軍事技術優勢,接受美國代表團的要求。僅此一次造訪,佩裏不僅迫使德川幕府與美國簽訂各種條約,而且為英國、俄國、法國和德國等國家打開了與日本通商的大門。

此次蒙羞在日本這個傲慢的民族心中留下了強烈的怨恨。日本當權精英中,有人私下主張應該立即向西方列強宣戰;其他人則主張謹慎行事,認為戰爭隻會削弱日本而非敵國。持後一種觀點的人敦促領導階層安撫入侵者,師夷長技,徐圖複仇大計:

在機械製造方麵,我們還無法與外國人抗衡,因此我們應該與外國保持交流,並學習他們的軍事訓練方法與戰術,等我們(日本)各藩屬國團結如一時,就可以走出去,將外國的土地分封給戰功卓著的將士;這樣,士兵們將爭先恐後地表現其勇猛果敢,那時我們再宣戰也為時不晚。4

盡管這一觀點並未公開流行,卻頗有預見性。因為它不僅預示了日本將要奉行的戰略,還描述了日本人長期以來認為生命屬於國家而非個人的理念。

麵對西方入侵,德川幕府沒有明確的行動方案,於是決定觀望等待——這一決定實際上宣告了其統治的終結。幕府將軍安撫外敵的政策與其忠誠支持者的要求相距甚遠,招致許多人的唾棄;鷹派反對者也對其大加批判,認為幕府將軍對入侵的謹慎回應無異於向外國蠻夷卑躬屈膝。由於確信幕府已經失去統治資格,反叛各藩結成倒幕聯盟,推翻了幕府統治,還大政於天皇。

1868年,倒幕聯盟以天皇的名義獲得勝利,並開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旨在將日本從戰亂頻仍的封建割據國家轉變為強大的現代國家。他們將崇拜太陽的神道教尊崇為國教,將天皇視為國家的象征,掃除地方割據勢力,進而統一日本列島。新的帝國政府決心最終戰勝西方,因而將武士道精神作為全體公民的道德準則。來自國外的威脅進一步促進了日本列島的精神淨化,這一時代後來被稱為“明治維新”。此時日本全國上下回響著各種民族主義的口號:“天皇萬歲!驅除蠻夷!富國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