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抑鬱狀態(1 / 1)

抑鬱是一種狀態,輕者興趣索然,無心治事,沒精打采,進而愁容滿麵,雙目含淚,愧不如人。重者有憂愁的暴發,即患者由於找不到擺脫難以忍受的憂愁的出路,開始輾轉不安,自覺一切絕望,生不如死,並可突然出現自然的意念及行為。

心靈港灣深處的情感傷害,往往令人難以捉摸。然而,再隱秘、再掩飾,也會有蛛絲馬跡可尋。中醫強調“存諸於內,必形諸於外”。人體內髒的疾病,必然有其外在的表現。內在的陰陽失調,髒腑功能的紊亂,尤其是心理平衡的失調,往往通過患者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表現出來。也就是說,抑鬱常常會刻寫在你的臉龐上,傾注在你的眼神中,凝聚在你的談吐間,表露在你的行動裏。抑鬱正是心跡的一種外露。

想要弄清抑鬱狀態是一種什麼樣的心境,不妨先看看這樣一首著名的元曲。

元曲的作者是最負盛名的元代散曲大家馬致遠,他在《天淨沙·秋思》中寫道:

枯樹老藤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被後世稱為“秋思之祖”的元曲,以情寫景,情景交融,千古流傳。

大學問家王國維說“辭家多以景寓情”“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須知,辭家寫的是景,抒發的卻是情,筆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是情感的發泄和流露。

作者馬致遠以實景、實物向人披露心曲,抒發愁情。由落拓不遇所引發的鬱悶、激憤之情始終咬齧著他,抽打著他,使其心潮難平。他把無盡的悲、無際的愁,化作憂鬱苦悶,訴諸於筆端。蒼蒼穹廬,恢恢大地,在憂鬱心境的人看來,黑洞洞無邊,灰蒙蒙一片,無限淒涼,無限慘淡。在馬致遠的眼中:樹是枯癟的,藤是蒼老的,鴉是昏暗的,道是古樸的,風是寒涼的,馬是瘦弱的,夕陽正在西沉,悲寂憂鬱到了極點的“斷腸人”,孤立在遙遠的天際,無助而無望。秋天萬物蕭疏,花木調零,草枯葉落,和具有抑鬱心理的人一拍即合,更增添了幾分淒楚、幾分沮喪。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人的一生中都會或多或少、或輕或重地在抑鬱狀態中徘徊,體驗過抑鬱的煩惱。作為人的基本情緒的喜、怒、哀、樂,其出現是不可避免的。當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精神壓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等情況時,理所當然會產生抑鬱,或傷心、焦慮、沮喪等消極情緒。

生理活動是心理的一扇窗戶。抑鬱,讓人愁眉不展,心緒煩亂,夜不能寐,食不甘味……抑鬱,令人精神萎靡,頭腦呆滯,思維遲緩,興趣杳然……抑鬱,總是“冷”眼看世界。黃昏、落日、晚霞、殘月、西風、秋雨、枯藤、敗葉……抑鬱,一派苦悶的樣子。《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是:心有憤恨,不能訴說而煩悶。

祖國醫學認為,所謂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是盡人皆有的七種情誌活動。抑鬱,是一種心境,是一種憂傷、悲哀或沮喪情緒的體驗,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心情不好”,“心裏不快活”,“心裏鬱悶”。有人作過統計,60%~70%的人在其一生中都曾有過抑鬱的體驗。

當抑鬱襲上眉梢的時候,心理素質良好的人能夠通過身心的自我調適,逐漸恢複心理平衡,並隨著時間的流逝得到自我治愈;心理素質差的人則無法排解,甚至會愈演愈烈,變得心境惡劣,抑鬱深重,纏綿日久,間歇或反複發作,從而逐漸由抑鬱狀態演變為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