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企業會計風險控製的研究過程申我們還發現,光靠企業內部控製是無法防範會計風險的,特別是管理層舞弊的風險。所以,我們認為會計風險控製還需要借助於公司治理,即通過公司治理安排,為內部控製創造一個優良的內部環境。
企業風險管理——總體框架告訴我們,防範風險隻靠內部環境建設是不行的,必須把控製的視野擴大到企業之外,如行業環境和法律監管環境等,因而我們認為還需要把外部治理的研究融入會計風險控製的研究之中。
注冊會計師審計作為公司外部治理的一重要環境,其成敗直接關係到企業會計風險控製的效果。我國注冊會計師製度不同於西方發達國家,其獨立性主要受從業人員素質較低、會計市場需求不足、會計事務所組織結構不合理以及民事賠償責任力度不夠等製度安排因素威脅。所以,防範審計失敗風險主要應當從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擴大會計市場需求、改善會計事務所組織結構、加大民事賠償責任等方麵入手。
理論界對企業風險和控製的研究大都以上市公司為對象。
相對而言,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同樣占據重要地位,但其抗風險能力嚴重不足,需要理論界予以更多的關注。除稅務機關外,小企業不存在其他外部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因此,就小企業而言,會計錯報僅僅是對納稅申報和內部管理決策構成威脅。小企業的會計風險控製不能寄希望於公司治理和內部控製,而隻能通過建立以稅收和內部管理為導向的財務會計體係才能約束會計風險。
所以,我們在書稿中專門開辟了一個專題對其進行探討。
我們對企業會計風險與控製的研究主要基於以下幾個目的:
第一,幫助企業正確認識內部控製的功能。內部控製是企業自己製定的規則,其不僅僅具有約束功能,甚至還可能以降低管理效率為代價,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還具有保護功能,不僅保護管理層,還保護所有員工。第二,幫助企業正確認識內部控製的作用。內部控製雖然隻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有了內部控製並不意味著就能夠防範會計風險,但是如果沒有內部控製後果將會更為嚴重。第三,呼籲企業應當建立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控製,特別是建立以發現和控製會計風險為目標的內部控製,特別是要把內部控製的建設與企業公司治理結構建設、內部監督機製建設結合起來,將內部控製建設納入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最後,希望通我們的研究成果,能夠對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同仁有所啟發,為企業內部控製理論研究增磚添瓦。
本書得以出版,要感謝西南財經大學博士生導師馮建教授對我們精心指導、支持和幫助,感謝西南財經大學楊孝海博士對我們的悉心指導和無私的幫助,感謝南陽理工學院有關領導和老師們對我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感謝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對我們的支持和幫助!
本書引用了眾多專家學者的觀點,在此一並致謝!
在對企業會計風險控製的研究過程申我們還發現,光靠企業內部控製是無法防範會計風險的,特別是管理層舞弊的風險。所以,我們認為會計風險控製還需要借助於公司治理,即通過公司治理安排,為內部控製創造一個優良的內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