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外資對我國某些行業、經濟領域的控製,不能“一刀切”,中國總的趨勢一定是“疏”而非“堵”,一方麵歡迎跨國企業走進來,我們確實應通過加強與跨國公司的合作,更多地利用其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及高素質人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另一方麵,還要並鼓勵、支持更多的企業走出去,擴大對外直接投資。
其次,還要練好內功。通過鼓勵創業、加強創新、積極推進新型城市化進程等來應對當下經濟下行,保持中國經濟穩定、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外國資本、企業與中國的關係,是媒體、學術界以及民間網絡話題最多、爭議最多的一個領域。由於民族情緒和知識領域的影響,有相當部分讀者對“做局中國”的認識流於情緒與表麵。周德文先生從全球博弈的角度,理性分析外國資本、企業對中國發展帶來的衝擊與挑戰。他在書中強調外國資本通過公關、宣傳等手段,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人的消費習慣,獵殺本土企業,消滅中國本土商業對外來企業的抵抗,展現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將經濟之戰延伸到習慣之戰、企業之戰、消費之戰,讓人耳目一新。
前言
我們都將破產?
我們將來會不會破產?如果你關心最近的經濟新聞,難免會產生這樣的疑惑。
有沒有一種可能,讓一個國家裏的每一個人都破產呢?我們可以看看海盜頻出的索馬裏。那裏常年戰亂,社會體係完全崩潰,居民一貧如洗。當然,掌握武器的軍閥和勒索成功的海盜除外。
那麼除了戰爭,還會不會有一種方式讓一個國家的國民一無所有呢?
2008年,美國的大選之年,一個惹人眼球的話題是生物能源。美國計劃把數百萬公頃土地產出的大豆和玉米變成生物燃料。
這樣一個“純美國”的計劃卻引起了世界的恐慌,尤其是糧食依賴進口的發展中國家。2008年1月23日,聯合國警告:世界大規模開發生物能源的行為將可能進一步影響糧食價格。
想象一下,假如你每天麵對的大米、白麵的價格以20%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長,你手中的財富又能支撐多久呢?
這也正是為什麼中國一直強調要維持糧食自給比例的原因。無論社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民以食為天的現實不會改變,而如果能夠完全控製一個國家的糧食生產,顯然,這個國家每一個公民手中的財富都可能在一天之內變得一文不值。
當然,能夠起到這種效果的並不一定僅僅是糧食,各種基礎原材料都可能如此。這些東西在你眼中可能並不算什麼,比如我們每天用的紙張、衣服上冒出的棉線頭等。
如果世界上的某些國家或者企業控製了中國的這些基礎原料,後果會是怎樣呢?也許就會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一夜之間一貧如洗。
對於外資對我國某些行業、經濟領域的控製,不能“一刀切”,中國總的趨勢一定是“疏”而非“堵”,一方麵歡迎跨國企業走進來,我們確實應通過加強與跨國公司的合作,更多地利用其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及高素質人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另一方麵,還要並鼓勵、支持更多的企業走出去,擴大對外直接投資。
其次,還要練好內功。通過鼓勵創業、加強創新、積極推進新型城市化進程等來應對當下經濟下行,保持中國經濟穩定、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外國資本、企業與中國的關係,是媒體、學術界以及民間網絡話題最多、爭議最多的一個領域。由於民族情緒和知識領域的影響,有相當部分讀者對“做局中國”的認識流於情緒與表麵。周德文先生從全球博弈的角度,理性分析外國資本、企業對中國發展帶來的衝擊與挑戰。他在書中強調外國資本通過公關、宣傳等手段,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人的消費習慣,獵殺本土企業,消滅中國本土商業對外來企業的抵抗,展現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將經濟之戰延伸到習慣之戰、企業之戰、消費之戰,讓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