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後經科學家考證發現,5世紀前的複活節島植被茂盛、物產豐饒,而且全島隨處可見枝繁葉茂的大棕櫚樹——這正是製造舟船、滾木、吊杆和撬杠的理想材料。
古拉帕努伊人在此定居和繁衍之後,也許是為了紀念去世的部落首領或祭祀神靈,同時也是作為勢力範圍分界線的標誌,他們開始鑿刻巨大的石像,並砍伐大棕櫚樹和刺麻等植物用來造船和做搬運工具。
然而,隨著島上的人口不斷地膨脹,不斷地鑿刻石像和不斷地砍伐樹木,大棕櫚樹最終被砍伐殆盡。接著,島上的其他生存資源也開始枯竭,自然環境日漸惡化。
再後來,饑餓、戰爭、疾病等接踵而來,島上人口也越來越少。
就這樣,複活節島走向了衰亡。雅各布·洛加文看到的,僅僅是這個文明的孑遺,隻有那些沉默的巨石人像,仿佛仍在訴說著其往日的繁盛。
不過,後經科學家考證發現,5世紀前的複活節島植被茂盛、物產豐饒,而且全島隨處可見枝繁葉茂的大棕櫚樹——這正是製造舟船、滾木、吊杆和撬杠的理想材料。
古拉帕努伊人在此定居和繁衍之後,也許是為了紀念去世的部落首領或祭祀神靈,同時也是作為勢力範圍分界線的標誌,他們開始鑿刻巨大的石像,並砍伐大棕櫚樹和刺麻等植物用來造船和做搬運工具。
然而,隨著島上的人口不斷地膨脹,不斷地鑿刻石像和不斷地砍伐樹木,大棕櫚樹最終被砍伐殆盡。接著,島上的其他生存資源也開始枯竭,自然環境日漸惡化。
再後來,饑餓、戰爭、疾病等接踵而來,島上人口也越來越少。
就這樣,複活節島走向了衰亡。雅各布·洛加文看到的,僅僅是這個文明的孑遺,隻有那些沉默的巨石人像,仿佛仍在訴說著其往日的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