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遠離“毒”物不放鬆(1 / 3)

(三)洗手也要講究科學

正確的洗手方法是個人良好衛生習慣重要內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各種疾病的傳播。但怎樣洗手才科學呢?就日常洗手而言,有以下幾步:

第一步: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摩擦。

第二步: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搓擦,交換進行。

第三步: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摩擦。

第四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第五步:彎曲各手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第六步:搓洗手腕,交換進行。

洗手最好用流動的水,並且一定要用肥皂。用溫水和肥皂水洗手,1~2分鍾可殺滅手上細菌總數的92%,用流動的自來水搓肥皂洗手,就可殺死手上65%的細菌。

(四)餐具衛生要重視

餐具是傳播腸道傳染病的重要途徑。不潔的公共餐具常染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溶血性鏈球菌、變形杆菌和肝炎病毒等致病性的微生物。人們都知道“病從口入”的道理,注意食品、餐具和就餐方式的衛生,是預防胃腸道傳染病、食物中毒的關鍵一環。即使實行有效的分餐製,也免不了交叉使用碗筷,因此餐具的消毒格外重要。

(1)加熱消毒法 煮沸消毒是最常用的餐具消毒方法,且簡單易行、效果可靠。家庭的餐具消毒可放在蒸鍋蒸煮15~20分鍾。餐具在加熱消毒前必須徹底清洗幹淨,否則會影響消毒效果。

(2)一次性的餐具 餐車上使用一次性的“紙飯盒”也是比較方便和衛生的。但一次性的餐具也存在環保問題。

(3)洗消劑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把餐具的清洗和消毒兩道工序合並為一道工序,於是洗消劑便應運而生。洗消劑既有清除油垢又有消毒作用。洗消劑消毒過的餐具,還需要用清水反複清洗,以除淨殘留的藥物。

洗消劑消毒餐具方法簡便:先除去餐具上的殘渣,再放到洗消劑液中2~5分鍾,最後用清水衝洗,烘幹即可。

(4)化學消毒劑 用1‰漂白粉溶液浸泡餐具5~6分鍾,可達到消毒目的,但漂白粉溶液每隔4小時需更換一次。

過氧乙酸是一種高效的化學消毒劑,對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卵均有明顯的滅菌效果。用0.2%~0.5%的過氧乙酸,浸泡餐具2~3分鍾,不加衝洗也不會有殘毒。因此,對玻璃或塑料餐具的消毒,是一種非常適用且具有發展前途的消毒劑。

(五)生食、熟食的用具要分開

1987年夏天北京發生多起細菌性食物中毒,其中一起是由於生熟食不分,造成沙門氏菌的交叉汙染,致使100多人中毒,80多人住院治療。據調查,中毒原因是買來的豬肉、內髒經烹調後放在盛過生肉、內髒的大盆裏,放置過夜,以致熟豬肉和內髒被病菌汙染,產生了大量毒素。人吃了這樣的肉和內髒便引起了食物中毒。從中毒的人的糞便、吃過的剩肉、盛過肉的盆裏和切肉的案板上均檢出了致病的沙門氏菌。

(三)洗手也要講究科學

正確的洗手方法是個人良好衛生習慣重要內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各種疾病的傳播。但怎樣洗手才科學呢?就日常洗手而言,有以下幾步:

第一步: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摩擦。

第二步: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搓擦,交換進行。

第三步: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摩擦。

第四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第五步:彎曲各手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第六步:搓洗手腕,交換進行。

洗手最好用流動的水,並且一定要用肥皂。用溫水和肥皂水洗手,1~2分鍾可殺滅手上細菌總數的92%,用流動的自來水搓肥皂洗手,就可殺死手上65%的細菌。

(四)餐具衛生要重視

餐具是傳播腸道傳染病的重要途徑。不潔的公共餐具常染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溶血性鏈球菌、變形杆菌和肝炎病毒等致病性的微生物。人們都知道“病從口入”的道理,注意食品、餐具和就餐方式的衛生,是預防胃腸道傳染病、食物中毒的關鍵一環。即使實行有效的分餐製,也免不了交叉使用碗筷,因此餐具的消毒格外重要。

(1)加熱消毒法 煮沸消毒是最常用的餐具消毒方法,且簡單易行、效果可靠。家庭的餐具消毒可放在蒸鍋蒸煮15~20分鍾。餐具在加熱消毒前必須徹底清洗幹淨,否則會影響消毒效果。

(2)一次性的餐具 餐車上使用一次性的“紙飯盒”也是比較方便和衛生的。但一次性的餐具也存在環保問題。

(3)洗消劑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把餐具的清洗和消毒兩道工序合並為一道工序,於是洗消劑便應運而生。洗消劑既有清除油垢又有消毒作用。洗消劑消毒過的餐具,還需要用清水反複清洗,以除淨殘留的藥物。

洗消劑消毒餐具方法簡便:先除去餐具上的殘渣,再放到洗消劑液中2~5分鍾,最後用清水衝洗,烘幹即可。

(4)化學消毒劑 用1‰漂白粉溶液浸泡餐具5~6分鍾,可達到消毒目的,但漂白粉溶液每隔4小時需更換一次。

過氧乙酸是一種高效的化學消毒劑,對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卵均有明顯的滅菌效果。用0.2%~0.5%的過氧乙酸,浸泡餐具2~3分鍾,不加衝洗也不會有殘毒。因此,對玻璃或塑料餐具的消毒,是一種非常適用且具有發展前途的消毒劑。

(五)生食、熟食的用具要分開

1987年夏天北京發生多起細菌性食物中毒,其中一起是由於生熟食不分,造成沙門氏菌的交叉汙染,致使100多人中毒,80多人住院治療。據調查,中毒原因是買來的豬肉、內髒經烹調後放在盛過生肉、內髒的大盆裏,放置過夜,以致熟豬肉和內髒被病菌汙染,產生了大量毒素。人吃了這樣的肉和內髒便引起了食物中毒。從中毒的人的糞便、吃過的剩肉、盛過肉的盆裏和切肉的案板上均檢出了致病的沙門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