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陰符經》
釋義
飲食要定時定量,身形要調理舒暢,起居生活勞作都要合乎機理,做到了這樣,則人的生機變化都能平安康泰。
延伸閱讀
《陰符經》,全稱《黃帝陰符經》或《軒轅黃帝陰符經》,也稱《黃帝天機經》,總共隻有300多字,作者無法考證。據說《陰符經》是唐朝著名道士李筌在河南省境內的登封嵩山少室虎口岩石壁中發現的,此後才傳抄流行於世。根據李筌對本經典的解釋著作《黃帝陰符經疏》,可以把它的內容概括為兩個部分:首先講述觀察自然界及其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認為天性運行為自然規律,人心則順應自然規律;其次闡明了天、地、人生殺的變化情況,認為人的生殺之氣的和收,應與自然同步,才能把握好事物成功的機遇。再次闡明人後天秉性巧拙的生成和耳目口鼻的正確運用,主要效法自然五行相生原則,修煉自身。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素問·宣明五氣》
釋義
長時間地使用眼睛有傷血液,長時間地躺著有傷節氣,長時間地坐著有傷肌肉,長時間地站著有傷骨骼,長時間地行走有傷筋節。說明視、臥、坐、立、行都不可持續太長的時間。
延伸閱讀
《素問》是《黃帝內經素問》的簡稱,是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相傳為黃帝創作,但實際上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大約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素問》原來9卷,古書早已亡失,後經唐王冰訂補,改編為24卷,計81篇,定名為《黃帝內經素問》,所論內容十分豐富,以人與自然統一觀、陰陽學說、五行說、髒腑經絡學為主線,論述攝生、髒腑、經絡、病因、病機、治則、藥物以及養生防病等各方麵的關係,集醫理、醫論、醫方於一身,保存了《五色》、《脈變》、《上經》、《下經》、《太始天元冊》等20多種古代醫籍,突出闡發了古代的哲學思想,強調了人體內外統一的整體觀念,從而成為中醫基本理論的淵源。
先饑而食,食不過飽;先渴而飲,飲不過多。
——明代高濂《遵生八箋》
釋義
在初感有點饑餓時即要吃東西,但吃食不宜太多;在初感到有點口渴時就要飲水,飲水量也不宜太多。
延伸閱讀
高濂,生活於萬曆(1573~1620)年前後,字深甫,號瑞南,明代戲曲作家,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高濂能詩文,兼通醫理,擅養生,撰《遵生八箋》19卷。該書主要記述有關四時調攝、生活起居、延年祛病、飲食、靈秘丹藥等養生之道,對於各種飲食記述較詳。高濂曾在北京任鴻臚寺官,後隱居西湖。他愛好廣泛,藏書、賞畫、論字、侍香、度曲等情趣多樣。可謂詩詞歌賦、鑒賞文物,無所不涉;琴棋書畫、茶酒烹調,無所不通。
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陰符經》
釋義
飲食要定時定量,身形要調理舒暢,起居生活勞作都要合乎機理,做到了這樣,則人的生機變化都能平安康泰。
延伸閱讀
《陰符經》,全稱《黃帝陰符經》或《軒轅黃帝陰符經》,也稱《黃帝天機經》,總共隻有300多字,作者無法考證。據說《陰符經》是唐朝著名道士李筌在河南省境內的登封嵩山少室虎口岩石壁中發現的,此後才傳抄流行於世。根據李筌對本經典的解釋著作《黃帝陰符經疏》,可以把它的內容概括為兩個部分:首先講述觀察自然界及其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認為天性運行為自然規律,人心則順應自然規律;其次闡明了天、地、人生殺的變化情況,認為人的生殺之氣的和收,應與自然同步,才能把握好事物成功的機遇。再次闡明人後天秉性巧拙的生成和耳目口鼻的正確運用,主要效法自然五行相生原則,修煉自身。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素問·宣明五氣》
釋義
長時間地使用眼睛有傷血液,長時間地躺著有傷節氣,長時間地坐著有傷肌肉,長時間地站著有傷骨骼,長時間地行走有傷筋節。說明視、臥、坐、立、行都不可持續太長的時間。
延伸閱讀
《素問》是《黃帝內經素問》的簡稱,是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相傳為黃帝創作,但實際上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大約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素問》原來9卷,古書早已亡失,後經唐王冰訂補,改編為24卷,計81篇,定名為《黃帝內經素問》,所論內容十分豐富,以人與自然統一觀、陰陽學說、五行說、髒腑經絡學為主線,論述攝生、髒腑、經絡、病因、病機、治則、藥物以及養生防病等各方麵的關係,集醫理、醫論、醫方於一身,保存了《五色》、《脈變》、《上經》、《下經》、《太始天元冊》等20多種古代醫籍,突出闡發了古代的哲學思想,強調了人體內外統一的整體觀念,從而成為中醫基本理論的淵源。
先饑而食,食不過飽;先渴而飲,飲不過多。
——明代高濂《遵生八箋》
釋義
在初感有點饑餓時即要吃東西,但吃食不宜太多;在初感到有點口渴時就要飲水,飲水量也不宜太多。
延伸閱讀
高濂,生活於萬曆(1573~1620)年前後,字深甫,號瑞南,明代戲曲作家,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高濂能詩文,兼通醫理,擅養生,撰《遵生八箋》19卷。該書主要記述有關四時調攝、生活起居、延年祛病、飲食、靈秘丹藥等養生之道,對於各種飲食記述較詳。高濂曾在北京任鴻臚寺官,後隱居西湖。他愛好廣泛,藏書、賞畫、論字、侍香、度曲等情趣多樣。可謂詩詞歌賦、鑒賞文物,無所不涉;琴棋書畫、茶酒烹調,無所不通。
美食無使饜,饜則不能受。
——宋代邵雍《偶書》
釋義
吃美食不要貪得無厭而逞食太多,飲食太多,則身心受不了。故欲求長壽的人絕對不可貪多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