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領日嬰薄,紛然汩幽襟。駕言出城南,聊欲清此心。平岡見淨刹,石通鬱以深。中有苦空人,峭健奇骨森。十年一庵下,形跡了莫尋。兀如擁敗褐,口吐眾妙音。時下寂照堂,聲絕響亦沈。默矣蓋自得,其誰知少林。
贈李仲祥道士
不見先生已數年,相思惟是誦嘉篇。因來守郡空山裏,又喜通名畫戟前。抵掌劇談猶矍鑠,堆胸豪氣尚蜿延。近聞買得鵝池住,且向人間作地仙。
贈日新禪師
嶕嶢祝融峰,窈窱懶瓚岩。師也西南人,嚐居彼巉巉。十年不下山,煙雲爛衣衫。借問爾何為,法味見愈饞。妄萌將軋然,即以慧刃芟。既久辟門戶,不須更封緘。龍神護水瓶,鬼物扶經函。疊足坐蒼石,放身依古杉。一日望劍門,歸心瞥如帆。過我畫戟前,清晨投短銜。欣然揖師坐,未語已不凡。再勘自不破,誰敢分酸鹹。大樸本無痕,巧者強削劖。師如捉龜拂,定不空喃喃。
贈淘金叟
濯石淋沙不自勞,抉光挑屑甚幺麽。世間有客能胠篋,比爾元來得校多。
齋宮
玉龍噴霧碧霏霏,鈿枕珠衾照百枝。自與侍書人一處,此中全不管岷之。
張次公太博歸閬中
製詔頻來試玉京,清途猶自滯豪英。策高三道竟何用,恩拜二親方爾榮。嵇阮襟懷終曠達,儀秦才術本縱橫。閬中勝事知無限,且向城南爛漫行。
張道宗比部挽詩三首
學富詞章妙,才高誌力強。帝方知可用,官欲漸難量。始得西原使,才終石省郎。念公今止此,無語問蒼蒼。
張道宗比部挽詩三首
見說關西訃,危腸已似刀。撫膺成一慟,複魄遂三號。舊館州名桂,新居裏曰蒿。九泉休負恨,蘭玉滿兒曹。
張道宗比部挽詩三首
憶在南岐日,於今十二年。宦途聊邂逅,賓館重留連。正喜謀黃峒,俄驚葬圃田。無由執行紼,徒爾淚如泉。
張淨琬
驃騎極豪侈,後房多豔姬。可憐張淨琬,不識半酣時。
張林宗司勲挽詩三首
巫峽乘軺去,涪江擁節還。方來赴京兆,又出領潼關。髀肉川塗瘦,顛毛案牘斑。音容今遂已,清血為公潸。
張林宗司勲挽詩三首
候騎排弓箙,牙門換戟衣。使麾方報入,神柩已雲歸。關吏驚來往,鄉人歎是非。生平幽石在,誰為刻珠璣。
張林宗司勲挽詩三首
素節鄉評重,清芬世閱傳。謝家兒侄盛,穆宅弟兄賢。展矣茲良士,嗟乎不永年。西風寄哀調,願為唱新阡。
張騫塚祠
中梁山麓漢水濱,路側有墓高嶙峋。叢祠蓊蔚蔽野霧,榜曰博望侯之神。當年寶幣走絕域,此日雞豚邀小民。君不見武帝甘心事遠略,靡壞財力由斯人。
張少愚書院
澗水侵斷橋,車馬不得通。飛嵐積庭礎,秋蘚垂紫茸。窗紙爛溪雨,簾衣拆林風。主人殊未歸,使我煙景空。
張思孺秘校挽詩二首
昔在天彭郡,僑居過一冬。感君常見訪,無日不相從。遠寺攜棋局,高亭把灑鍾。認知三載後,孤塚列新鬆。
張思孺秘校挽詩二首
人間常奉詫,張也好堂堂。處眾謙和甚,居官誌力強。當時君壯健,在座我蒼浪。今日翻相哭,無言問彼蒼。
張中允先生換詩三首
善頌堂中客,華嚴會裏人。生為天所佑,沒與佛相親。祖送逾千兩,哀號動四鄰。宜祠瑞筠社,永配蜀江神。
張中允先生換詩三首
鄉校谘橅範,閨門慕典刑。愛看高士傳,欲注淨名經。素節標家牒,芬情勒塚銘。近誰瞻碧落,應見少微星。
張中允先生換詩三首
文行俱高妙,聲名五十秋。君恩來草澤,子舍上瀛洲。有相身須盡,無誰淚不流。庭前雲蓋石,長伴影堂愁。
趙壹
壹也本西縣,狀貌徒磊砢。其才固難得,行有所不可。世有詎能掩,而爾輒自我。既慾焉得剛,所守實未果。抵罪當至死,其中遂水火。一為人所活,上賦何瑣瑣。為文好譏罵,惡吻事掀簸。逢陟與規輩,次第滋爾禍。無成困鄉裏,倔僵老愈叵。何煩遣相視,器識自幺麽。餘因守漢中,作詩揭墓左。勸君莫學壹,學壹終坎軻。
折楊柳
垂楊百尺臨池水,風定煙濃盤不起。欲折長條寄遠行,想到君邊已憔悴。
貞女吟
身外無一簪,何以供鉛華。飾行不飾容,濁水白藕花。藕心亂如絲,妾心圓如珠。絲亂端緒多,珠圓瑕纇元。焉得偶君子,奉之此高節。所生雖至親,此意安可說。
正肅吳公挽詩二首
虎節歸兵日,麟符命使年。帝將還二府,人已哭三川。清議誰違者,高風自凜然。佳城空萬古,一壙掩寒煙。
正肅吳公挽詩二首
晁董文章重,夔龍德叢尊。簡編成故事,穹壤與長存。風旐飄寒陌,霜笳咽晚原。誰人碑有道,應不愧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