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勞者長壽。
根據記載,孔子是一位身材高大,勇猛有力的人。《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古代的尺比現在的尺要短,周尺的一尺為現在公製的19.91厘米,這樣計算,孔子身高約在1.80米以上。《左傳》說:魯襄公十五年,從諸侯之師攻入逼陽城,所懸城門突然放下,孔子舉起城門,救出了諸侯之士。《呂氏春秋》也說:“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而孔子具有這樣的體格和氣力,和他經常從事體格鍛煉是分不開的。
孔子非常喜歡射箭、彈琴、舞拜、駕車等運動。據資料記載,孔子還利用大自然來進行鍛煉身體的活動,經常和他的弟子們一起進行郊遊與登山,泰山和魯南的景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至今泰山天門的石碑上,還有“孔子登臨處”的古跡。
另外,孔子一生周遊列國,顛沛流離,盡管如此,他仍享年七十二歲,這在當時,可謂高壽。無論是他的體力還是壽命都足以表明孔子在各項健身活動中受益匪淺。
(七)交友慎重。
孔子非常注重交友。他認為:交講究誠信、為人坦率、博聞多識的人為朋友很有好處;交為人善於逢迎諂媚、以花言巧語取悅於人的人為朋友則有害處。交友一定要慎重,交了德高學博的朋友,即可得到幫助和提高,也很利於養生保健;交了品質惡劣的朋友,就有可能跟著走歪門邪道,甚至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還會嚴重損傷身心健康,其危害是不淺的。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在他的精彩的學說中,處處閃現著養生智慧,盡管經曆了數千年的風雨洗禮,這些養生哲學卻依然煥發出不老的魅力。細細品味,還能發現當中不少正是指導現代人健康生活、快樂工作、和諧相處的金科玉律。
二、老子的養生思想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道家創始人,還是一個偉大的養生家。老子在《道德經》一書中寫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指的就是自然規律。無論辦什麼事情,都要遵循自然法則,養生之道亦是如此。
《史記》記載:“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二百餘歲,以自修道而養壽也。”,曆史上雖有不知其所終的說法,但是有一點看法還是相同的,這就是說老子比孔子年長近三十歲,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七十二歲,所以,我們推論老子是一位百歲以上的老壽星。老子這麼長壽得益於其養生之道。
老子的養生思想其核心就是他自已說的:“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這食母就是食氣,食氣是古人養生的主要方法。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另外,還在《太上老君養心訣·養生真訣》中說:“且夫善攝生者,要先除害,然可保全性命,延駐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聲色,三者廉財貨,四者損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老子認為,自然界博大無邊,欲望又無止境,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窮的名利,整天患得患失勢必要傷身勞神,損害健康。所以,老子主張“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經常保持一種心平氣暢,體態深清的心理。這是他健康長壽的秘訣。老子不但是個以氣養生的實踐者,而且還根據自已的切身體會寫出了氣功養生的理論和方法,成為曆代氣功家練功的要旨,為人類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貢獻。
(六)勞者長壽。
根據記載,孔子是一位身材高大,勇猛有力的人。《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古代的尺比現在的尺要短,周尺的一尺為現在公製的19.91厘米,這樣計算,孔子身高約在1.80米以上。《左傳》說:魯襄公十五年,從諸侯之師攻入逼陽城,所懸城門突然放下,孔子舉起城門,救出了諸侯之士。《呂氏春秋》也說:“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而孔子具有這樣的體格和氣力,和他經常從事體格鍛煉是分不開的。
孔子非常喜歡射箭、彈琴、舞拜、駕車等運動。據資料記載,孔子還利用大自然來進行鍛煉身體的活動,經常和他的弟子們一起進行郊遊與登山,泰山和魯南的景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至今泰山天門的石碑上,還有“孔子登臨處”的古跡。
另外,孔子一生周遊列國,顛沛流離,盡管如此,他仍享年七十二歲,這在當時,可謂高壽。無論是他的體力還是壽命都足以表明孔子在各項健身活動中受益匪淺。
(七)交友慎重。
孔子非常注重交友。他認為:交講究誠信、為人坦率、博聞多識的人為朋友很有好處;交為人善於逢迎諂媚、以花言巧語取悅於人的人為朋友則有害處。交友一定要慎重,交了德高學博的朋友,即可得到幫助和提高,也很利於養生保健;交了品質惡劣的朋友,就有可能跟著走歪門邪道,甚至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還會嚴重損傷身心健康,其危害是不淺的。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在他的精彩的學說中,處處閃現著養生智慧,盡管經曆了數千年的風雨洗禮,這些養生哲學卻依然煥發出不老的魅力。細細品味,還能發現當中不少正是指導現代人健康生活、快樂工作、和諧相處的金科玉律。
二、老子的養生思想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道家創始人,還是一個偉大的養生家。老子在《道德經》一書中寫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指的就是自然規律。無論辦什麼事情,都要遵循自然法則,養生之道亦是如此。
《史記》記載:“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二百餘歲,以自修道而養壽也。”,曆史上雖有不知其所終的說法,但是有一點看法還是相同的,這就是說老子比孔子年長近三十歲,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七十二歲,所以,我們推論老子是一位百歲以上的老壽星。老子這麼長壽得益於其養生之道。
老子的養生思想其核心就是他自已說的:“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這食母就是食氣,食氣是古人養生的主要方法。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另外,還在《太上老君養心訣·養生真訣》中說:“且夫善攝生者,要先除害,然可保全性命,延駐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聲色,三者廉財貨,四者損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老子認為,自然界博大無邊,欲望又無止境,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窮的名利,整天患得患失勢必要傷身勞神,損害健康。所以,老子主張“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經常保持一種心平氣暢,體態深清的心理。這是他健康長壽的秘訣。老子不但是個以氣養生的實踐者,而且還根據自已的切身體會寫出了氣功養生的理論和方法,成為曆代氣功家練功的要旨,為人類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