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鐸和阿濟格一副‘誰要立豪格為君,我就跟誰拚命’的架勢。而立多爾袞為帝,也顯然有很多人不服。一時之間,大殿上無人說話,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

天意

蘇婷掃了貴妃一眼,隻見她麵色如常,眼中卻透著焦急的神色,眼睛一眨不眨的望著豪格,她心中一動,《孝莊秘史》裏好像貴妃也曾經向豪格提出,‘讓博木博果爾做皇帝,讓豪格大權獨攬’的建議吧,看貴妃的神情,似乎這件事情是真的。

豪格接到貴妃的眼神,於是出聲說道:“既然大家非立一皇子為帝,又不同意我豪格,那麼我今天願意放棄皇位,但我提議立十一弟博木博果爾為下任皇帝,大家意下如何?”

他這樣一說,大出眾人意料,多爾袞和多鐸對視了一眼。

多爾袞朗聲說道:“博木博果爾年紀尚小,不適宜皇帝之位,我提議立九阿哥福臨為帝,福臨自幼聰慧懂事,深得先皇喜愛,立他為帝。實乃不二人選。”此言一出,貴妃和豪格的眼中立馬閃過一絲陰霾。

索尼立馬上前說道,“臣下同意立九阿哥為帝。”

豪格大聲反對:“祖上有訓‘母憑子貴,十一阿哥額娘麟趾宮貴妃地位在就九阿哥額娘莊妃之上。所以十一阿哥當仁不讓。”

多爾袞冷笑一聲:“那自古還有長幼有序的教導呢?既然肅親王自願放棄皇位,剩下的阿哥中便以九阿哥為長,九阿哥才是不二人選。何況,九阿哥的母親莊妃娘娘曾輔佐先帝,多得讚賞,大家有目共睹,有這樣的額娘,可想而知,教育出來的孩子必然是人中之龍,這對我們是國家之福。”那意

當時的福臨盡管隻有六歲,但在蘇婷現代觀念的教育下,已頗具帝王風範。

福臨走入大殿,端坐皇帝寶座,接著,和碩鄭親王繼爾哈郎、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率領內外諸王、貝勒、貝子、公、文武群臣行三跪九叩之禮。

福臨頒詔,大赦天下。之後再行三跪九叩之禮。

登基前一天,輔政王代新皇帝主持祭天儀式,改第二年為順治元年。福臨本人便是順治皇帝。

皇太極正室皇後哲哲被奉為皇太後,稱母後皇太後。

蘇婷也因福臨,同時被奉為皇太後,稱聖母皇太後。

雖然福臨已成為一國之君,但由於年紀尚小,因此仍舊與母親同住永福宮。

蘇婷知道雖然多爾袞奉了福臨為帝,但對他也必定還是心存防備的,因此,她采用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策略,一方麵讓他醉心於武功射獵,讓多爾袞以為他沉醉於玩樂。另一方麵,暗中找來老師,培養福臨的文化底子,再加上她自己本來就文化底蘊高,因此,在別人眼裏,醉心於玩樂騎射的福臨其實已經打下了紮實的文化底子。

正如蘇婷所料,多爾袞雖然奉福臨為帝,但是卻對他心存戒備,大臣多次聯名上書,請求為皇帝選擇博學明經之士做老師,都被多爾袞以‘皇帝年齡太小,不必著急’為借口拒絕。

幾年之後,洪承疇等人再此聯名上書,認為:“皇帝已經熟讀滿文,但作為帝王,須有治國之道,而治國之道,主要在六經之中。皇上有萬機待理,必須學習漢文,通曉漢書,這樣才可以上意得達,而下情得通。”這個提議再次遭到多爾袞拒絕,之後隨著多爾袞專權加重,再也無人敢提及此事。

順治元年正月初一(1644年2月8日)大清國舉行了隆重的典禮。順治皇帝親自到堂子(即清朝皇帝祭祀土穀神的靜室)行禮,然後返回皇宮,接受群臣朝拜,在蘇婷的暗示下,順治免除了禮親王代善的拜禮。

朝鮮國王也派遣使者前來祝賀,並送來大量的禮物。

多爾袞對濟爾哈朗說道:“朝鮮國王常常以禮饋贈,尤其對諸王獨厚,此時以前曾奏聞先帝。但現在我等輔理國政,亦無私交,此等饋送,永行禁止如何?”濟爾哈郎點頭同意,於是多爾袞下令,以後禁止諸王、貝勒收受外國饋送的禮物。

消息傳到蘇婷的耳中,她心裏明白這是多爾袞有意籠絡朝鮮。但她什麼都沒說,也沒有作出任何製止的行動。

三王並立

就在福臨登基的這一天,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在西安稱王,國號大順,改元永昌。

李自成,陝西米脂雙泉裏人。明朝天啟末年,災害頻繁,而苛捐雜稅卻日益嚴重,似的民不聊生。各地不斷有農民爆發起義。李自成拉起一支起義隊伍,於崇禎二年投奔農民軍首領高迎祥,因他本人既應用又有謀略,被稱為八隊闖將。高迎祥死後,李自成便被奉為李闖王。

他帶領農民起義軍轉戰於晉、豫、鄂、川、陝等地,各地義軍紛紛歸附,名聲極響,力量也漸漸強大,成了明朝心腹大患。崇禎皇帝曾幾次派重兵圍剿鎮壓,李自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