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鄭訟:

長山進士石宗玉,在新鄭縣做縣令。正好有一個遠方客人張某,在外經商,因病想要回家,不能騎馬和步行,便雇了一輛手推車,攜帶著五千銅錢,兩個車夫連拉帶推上了路。

到了新鄭縣,兩個車夫到集市上喝水吃飯,張某守著錢獨自躺在車上。有某甲經過,斜眼瞟見了他的錢,看到旁邊無人,就搶了錢跑了。張某不能抗拒,硬撐著病體起來,遠遠地尾隨著他,進了一個村子;再跟著走,進到一個門裏。張某不敢進去,隻從短牆上偷看動靜。某甲放下銅錢,回頭看見偷看的人,生氣說他是賊,綁起來去見石公,並說了情況。石公問張某,張某詳細說了自己的冤枉。石公因為兩人都沒有真憑實據,就把他們喝了下去。二人走下堂來,都說官府不分黑白。石公好像沒有聽見。

石公還記得某甲拖欠賦稅,就派遣衙役去嚴厲追繳。過了一天,某甲就繳納了三兩銀子。石公問銀子的來曆。某甲說:“典當衣服,賣掉東西。”並全部說出典賣的東西的名字來證實。石公派遣衙役讓他去看一看納稅人裏頭,有沒有和某甲同村的。正好某甲的鄰居在,就叫進他來問他:“你既然是某甲的近鄰,他的銀子是從哪裏來的,你應該清楚。”鄰居說:

“不知道。”石公說:“鄰居都不知道,銀子的來曆不明白。”某甲害怕,看著鄰居說:“我典當某物,賣掉某器,你難道不知道?”鄰居急忙說:“對,確實有此事。”石公大怒說:“你一定和某甲一起偷盜,非嚴刑拷問不可!”下令取刑具來。鄰居害怕了說:“我因為是鄰居的關係,不敢招惹他的怨恨;現在眼看就要動刑了,還隱瞞什麼?他確實搶劫了張某的錢換成了銀子。”於是放了他。通過這件事,也可以看出石公能實心實意辦理政事啊。

異史氏說:“石公做秀才的時候,非常恭順文雅,想來他若是做翰林,會很優秀,如果做官處理政務,可能有所不足。沒想到一做官吏,神明縣官的名聲,就傳遍了黃河以北。誰說會寫文章的人不會經世濟民!所以記錄下這件事來告誡那些做官的人。”

李象先:

李象先,是壽光縣的名人。他的前世是一座寺廟的火頭僧,無病而死。靈魂離體後,遊蕩在外,棲息在一個牌坊上。往下看見往來行人,頭頂上都冒出火光,大概是身體內的陽氣。夜晚,想到牌坊上不能久居,但下麵房屋一片昏黑,不知應該到哪裏去。隻有一家燈火通明,靈魂便飄蕩著趕去,進入家門,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嬰兒。母親喂他,看見乳汁十分恐懼;但肚子饑餓不堪,隻得閉住眼睛勉強吸吮起來。過了三個多月,就不再吃奶。再喂他,便驚叫得啼哭不休。母親隻得用米汁摻和著棗栗喂養他,才得以長大成人,這就是李象先。

新鄭訟:

長山進士石宗玉,在新鄭縣做縣令。正好有一個遠方客人張某,在外經商,因病想要回家,不能騎馬和步行,便雇了一輛手推車,攜帶著五千銅錢,兩個車夫連拉帶推上了路。

到了新鄭縣,兩個車夫到集市上喝水吃飯,張某守著錢獨自躺在車上。有某甲經過,斜眼瞟見了他的錢,看到旁邊無人,就搶了錢跑了。張某不能抗拒,硬撐著病體起來,遠遠地尾隨著他,進了一個村子;再跟著走,進到一個門裏。張某不敢進去,隻從短牆上偷看動靜。某甲放下銅錢,回頭看見偷看的人,生氣說他是賊,綁起來去見石公,並說了情況。石公問張某,張某詳細說了自己的冤枉。石公因為兩人都沒有真憑實據,就把他們喝了下去。二人走下堂來,都說官府不分黑白。石公好像沒有聽見。

石公還記得某甲拖欠賦稅,就派遣衙役去嚴厲追繳。過了一天,某甲就繳納了三兩銀子。石公問銀子的來曆。某甲說:“典當衣服,賣掉東西。”並全部說出典賣的東西的名字來證實。石公派遣衙役讓他去看一看納稅人裏頭,有沒有和某甲同村的。正好某甲的鄰居在,就叫進他來問他:“你既然是某甲的近鄰,他的銀子是從哪裏來的,你應該清楚。”鄰居說:

“不知道。”石公說:“鄰居都不知道,銀子的來曆不明白。”某甲害怕,看著鄰居說:“我典當某物,賣掉某器,你難道不知道?”鄰居急忙說:“對,確實有此事。”石公大怒說:“你一定和某甲一起偷盜,非嚴刑拷問不可!”下令取刑具來。鄰居害怕了說:“我因為是鄰居的關係,不敢招惹他的怨恨;現在眼看就要動刑了,還隱瞞什麼?他確實搶劫了張某的錢換成了銀子。”於是放了他。通過這件事,也可以看出石公能實心實意辦理政事啊。

異史氏說:“石公做秀才的時候,非常恭順文雅,想來他若是做翰林,會很優秀,如果做官處理政務,可能有所不足。沒想到一做官吏,神明縣官的名聲,就傳遍了黃河以北。誰說會寫文章的人不會經世濟民!所以記錄下這件事來告誡那些做官的人。”

李象先:

李象先,是壽光縣的名人。他的前世是一座寺廟的火頭僧,無病而死。靈魂離體後,遊蕩在外,棲息在一個牌坊上。往下看見往來行人,頭頂上都冒出火光,大概是身體內的陽氣。夜晚,想到牌坊上不能久居,但下麵房屋一片昏黑,不知應該到哪裏去。隻有一家燈火通明,靈魂便飄蕩著趕去,進入家門,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嬰兒。母親喂他,看見乳汁十分恐懼;但肚子饑餓不堪,隻得閉住眼睛勉強吸吮起來。過了三個多月,就不再吃奶。再喂他,便驚叫得啼哭不休。母親隻得用米汁摻和著棗栗喂養他,才得以長大成人,這就是李象先。

李象先兒童時到那座寺廟,看見寺僧,還能一一叫出他們的名字。隻是到老都害怕奶水。

異史氏說:“李象先學問淵博,是山東的高潔之士。他的兒子很早就顯貴了,他自己卻僅僅以秀才終了一生。這就是佛家所說的福業沒有修成嗎?他的弟弟也是個名士,患有陽痿的疾病,幾個月才有一次情欲。發作時便急忙起身,顧不上賓客,大呼小叫著從外麵奔進來,於是婢女仆婦趕緊躲避。剛到門口,情欲又消失了,隻好不進內室又返回來。他們兄弟都是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