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佐:有助於。

{21}其:指示代詞,指實現戰略目標的計策。

{22}外:這裏指客觀形勢。

{23}製權: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采取行動。

{24}詭:奇異,欺詐。

{25}道:原意是途徑,這裏引申為方法與計謀。

{26}示:顯示,這裏是偽裝的意思。

{27}用:原意是使用,這裏是用兵的意思。

{28}實:這裏指敵人實力強大。

{29}備:備戰。

{30}撓:挑逗。

{31}卑:卑下,這裏是謹慎的意思。

{32}佚:通“逸”,這裏指敵軍獲得充分的休整。

{33}勝:勝算,妙計。

{34}先:預先。

{35}傳:傳授。

{36}廟算:古代出兵前在祖廟舉行儀式,因此廟算用來指代出兵之前的計算與謀劃。

{37}得算多:指計算周密,打勝仗的把握更大。

譯文:

孫子說:戰爭是國家大事,關係到人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不能不認真地去考察研究。

戰爭要綜合考慮五個方麵真實情況,即政治、天時、地利、將帥、法製。所謂政治,指的是國君的政治路線和政策方針,要充分動員廣大民眾,理解並支持君主的決策。這樣可以使人民甘願與君主同生共死,而不畏懼任何困苦。所謂天時,指用兵時的晝夜晴雨、嚴寒酷暑、春夏秋冬等氣候情況。所謂地利,就是指作戰時距離的遠近、地勢的險阻平坦、地域的寬窄、死地與生地的利用。所謂將帥,就是要考察將領在智謀、威信、仁慈、勇敢、嚴明等方麵的素質和能力。所謂法製,就是指軍隊的組織編製、將領的管理、軍需的供應、軍令法規、武器供應等方麵的情況。凡屬於以上這五個方麵的情況,將帥都不能不知道。隻有真正了解和掌握以上五個方麵情況的人方能在戰爭中取勝。因此,要通過對敵我雙方情況的比較,來探索戰爭勝負的情勢。這就是說,敵我雙方哪一方的君主能夠做到君民一心?哪一方的將帥更有才能?哪一方占有天時地利?哪一方的法紀更嚴明?哪一方的兵力更強大?哪一方的士卒訓練更有素?哪一方的軍隊管理更好,賞罰分明?我根據以上七個方麵的情況就可以判斷誰勝誰負了。

假如國君能夠聽從我的計謀,作戰必勝,我就留下來;如果不聽從我的計謀,貿然用兵必然失敗,我就會離去。

有利的計謀,已被采納,還要造成有利的態勢,作為外在的輔助條件。所謂有利的態勢,就是根據對我方有利的情況,采取靈活機動的措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用兵打仗講究詭譎之術,要運用多種方法來欺騙麻痹敵人。所以,能征善戰,要向敵人裝作軟弱無能;本要用兵,卻裝作不準備打仗;準備攻打近處,要給敵人造成攻擊遠處的假象;準備攻打遠處,相反卻裝作要攻擊近處。敵人貪利,就利誘他;敵人混亂,就乘機攻取他;敵人實力強,就要防備他;敵人兵力強大,就要避開他;敵人容易衝動,就要設法挑釁他,讓敵方失去理智;對於小心謹慎的敵人,要想法設法驕縱他,讓敵方失去警惕;敵人休整得好,就設法去騷擾他,搞得敵方疲憊不堪;敵人內部團結,就要設法去離間他,分化瓦解敵人。在敵人毫無準備時,搞突然襲擊。這些就是軍事家用兵製勝的奧秘,隻能好好領會,是不能靠事先規定刻板傳授的。

{20}佐:有助於。

{21}其:指示代詞,指實現戰略目標的計策。

{22}外:這裏指客觀形勢。

{23}製權: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采取行動。

{24}詭:奇異,欺詐。

{25}道:原意是途徑,這裏引申為方法與計謀。

{26}示:顯示,這裏是偽裝的意思。

{27}用:原意是使用,這裏是用兵的意思。

{28}實:這裏指敵人實力強大。

{29}備:備戰。

{30}撓:挑逗。

{31}卑:卑下,這裏是謹慎的意思。

{32}佚:通“逸”,這裏指敵軍獲得充分的休整。

{33}勝:勝算,妙計。

{34}先:預先。

{35}傳:傳授。

{36}廟算:古代出兵前在祖廟舉行儀式,因此廟算用來指代出兵之前的計算與謀劃。

{37}得算多:指計算周密,打勝仗的把握更大。

譯文:

孫子說:戰爭是國家大事,關係到人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不能不認真地去考察研究。

戰爭要綜合考慮五個方麵真實情況,即政治、天時、地利、將帥、法製。所謂政治,指的是國君的政治路線和政策方針,要充分動員廣大民眾,理解並支持君主的決策。這樣可以使人民甘願與君主同生共死,而不畏懼任何困苦。所謂天時,指用兵時的晝夜晴雨、嚴寒酷暑、春夏秋冬等氣候情況。所謂地利,就是指作戰時距離的遠近、地勢的險阻平坦、地域的寬窄、死地與生地的利用。所謂將帥,就是要考察將領在智謀、威信、仁慈、勇敢、嚴明等方麵的素質和能力。所謂法製,就是指軍隊的組織編製、將領的管理、軍需的供應、軍令法規、武器供應等方麵的情況。凡屬於以上這五個方麵的情況,將帥都不能不知道。隻有真正了解和掌握以上五個方麵情況的人方能在戰爭中取勝。因此,要通過對敵我雙方情況的比較,來探索戰爭勝負的情勢。這就是說,敵我雙方哪一方的君主能夠做到君民一心?哪一方的將帥更有才能?哪一方占有天時地利?哪一方的法紀更嚴明?哪一方的兵力更強大?哪一方的士卒訓練更有素?哪一方的軍隊管理更好,賞罰分明?我根據以上七個方麵的情況就可以判斷誰勝誰負了。

假如國君能夠聽從我的計謀,作戰必勝,我就留下來;如果不聽從我的計謀,貿然用兵必然失敗,我就會離去。

有利的計謀,已被采納,還要造成有利的態勢,作為外在的輔助條件。所謂有利的態勢,就是根據對我方有利的情況,采取靈活機動的措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