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獸醫診療實踐經驗收錄(下)(1 / 3)

熱毒性胸癀:多因勞役過度,夏盛熱邪,熱毒積於心肺,氣血妄行經絡,鬱結而腫脹,腫部先稍硬,微熱微痛,繼而擴大變軟無痛,針刺流出黃水。患畜精神差,飲食減少。以清熱解毒、祛淤消腫為治則。方用加味消黃散同上內服。

心血不足性胸癀:多發生於瘦弱病畜,臨床表現畜體消瘦,眼結膜、口黏膜淡白,舌質軟、腫脹發展較慢,逐步擴大,不熱不痛。以補益氣血,利水滲濕為治則。方用加味八珍散:熟地、當歸、白芍、川芎、黨參、白術、茯苓、山藥、豬苓各45g,陳皮、薟術、澤瀉各30g、甘草20g,研末開水衝調候溫灌服。

3.遍身癀:現代醫學稱之為過敏性皮炎或蕁麻疹。因勞役過重,外出風邪,外郵當風,心肺熱極,熱注三焦,氣血相凝,鬱結而成。症見皮膚瘙癢,出現大小不等、形狀水一、遊走不定的網形、扁平疹塊,多密集存在,有時可連成一片;口色鮮紅、此病來勢急,但消散也快。以疏風清熱,涼血解毒為治則。方用加味荊防敗毒散: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茯苓、生地、元參各45g,桔梗、枳殼各30g,蟬蛻、薄荷、甘草各20g,研末開水衝調候溫灌服。

4.外腎癀:腫脹發生陰囊、睾丸。分為陰腎癀和陽腎癀。

陰腎癀:陰囊浮腫,觸之發軟,無熱無痛,甚至冰冷,病重者行走困難。相似現在醫學的陰囊水腫。以溫腎、祛寒、利濕為治則。方用暖腎散;肉桂、當歸、陳皮、青皮、瞿麥各30g,小茴香、車前子、川楝子、豬苓各35g、黃柏15g,研末開水衝調候溫灌服。

陽腎癀:睾丸腫大,觸之硬痛熱而拒按,病畜精神欠佳,小便短赤,重者身熱少食,相當於現代醫學的睾丸炎。以滋陰降水,活血化淤,消腫止痛為治則。方用黃柏知母散:黃柏、生地、沒藥各40g,知母、黃芩、二花、赤芍各30g,桅子、黃連、乳香、紅花各20g,食鹽50g為引,研末開水衝調候溫灌服。

5.嗓癀:是熱毒鬱結於咽喉而致。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急性喉頭炎。其症狀是咽喉腫脹,觸之熱痛,壓之易咳,吃草困難,口內流涎,病重水革難咽,頭頸直伸難轉,呼吸困難,口臭難聞,鼻流粘涕或膿涕。以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為治則。方用加味消黃散:桅子、黃芩、大黃、山豆根、花粉各50g、黃連、射幹、瓜萎各40g,二花、連翹、鬱金、知母、貝母各25g,研末開水衝調候溫灌服。

6.腕癀:腫脹發生於腕部,相似於現代醫學的腕關節炎。腕部腫脹,初觸之有熱痛,經久硬腫,但也有軟腫而不痛的,站立不敢負重,運動短步。以清熱解毒,活血散淤為治則。方用雄黃撥毒散外包。即雄黃、五靈脂、沒藥各30g、桅子、大黃、黃柏各40g,共為細末,用醋調成糊狀,攤於紗布上,用繃帶打於患處,每日換藥一次,炎症時一般3~5天即可見效。同時對腫部有波動者,患部消毒,用小刀或寬針刺破腫處,放盡黃水。可複治1~2次。

熱毒性胸癀:多因勞役過度,夏盛熱邪,熱毒積於心肺,氣血妄行經絡,鬱結而腫脹,腫部先稍硬,微熱微痛,繼而擴大變軟無痛,針刺流出黃水。患畜精神差,飲食減少。以清熱解毒、祛淤消腫為治則。方用加味消黃散同上內服。

心血不足性胸癀:多發生於瘦弱病畜,臨床表現畜體消瘦,眼結膜、口黏膜淡白,舌質軟、腫脹發展較慢,逐步擴大,不熱不痛。以補益氣血,利水滲濕為治則。方用加味八珍散:熟地、當歸、白芍、川芎、黨參、白術、茯苓、山藥、豬苓各45g,陳皮、薟術、澤瀉各30g、甘草20g,研末開水衝調候溫灌服。

3.遍身癀:現代醫學稱之為過敏性皮炎或蕁麻疹。因勞役過重,外出風邪,外郵當風,心肺熱極,熱注三焦,氣血相凝,鬱結而成。症見皮膚瘙癢,出現大小不等、形狀水一、遊走不定的網形、扁平疹塊,多密集存在,有時可連成一片;口色鮮紅、此病來勢急,但消散也快。以疏風清熱,涼血解毒為治則。方用加味荊防敗毒散: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茯苓、生地、元參各45g,桔梗、枳殼各30g,蟬蛻、薄荷、甘草各20g,研末開水衝調候溫灌服。

4.外腎癀:腫脹發生陰囊、睾丸。分為陰腎癀和陽腎癀。

陰腎癀:陰囊浮腫,觸之發軟,無熱無痛,甚至冰冷,病重者行走困難。相似現在醫學的陰囊水腫。以溫腎、祛寒、利濕為治則。方用暖腎散;肉桂、當歸、陳皮、青皮、瞿麥各30g,小茴香、車前子、川楝子、豬苓各35g、黃柏15g,研末開水衝調候溫灌服。

陽腎癀:睾丸腫大,觸之硬痛熱而拒按,病畜精神欠佳,小便短赤,重者身熱少食,相當於現代醫學的睾丸炎。以滋陰降水,活血化淤,消腫止痛為治則。方用黃柏知母散:黃柏、生地、沒藥各40g,知母、黃芩、二花、赤芍各30g,桅子、黃連、乳香、紅花各20g,食鹽50g為引,研末開水衝調候溫灌服。

5.嗓癀:是熱毒鬱結於咽喉而致。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急性喉頭炎。其症狀是咽喉腫脹,觸之熱痛,壓之易咳,吃草困難,口內流涎,病重水革難咽,頭頸直伸難轉,呼吸困難,口臭難聞,鼻流粘涕或膿涕。以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為治則。方用加味消黃散:桅子、黃芩、大黃、山豆根、花粉各50g、黃連、射幹、瓜萎各40g,二花、連翹、鬱金、知母、貝母各25g,研末開水衝調候溫灌服。

6.腕癀:腫脹發生於腕部,相似於現代醫學的腕關節炎。腕部腫脹,初觸之有熱痛,經久硬腫,但也有軟腫而不痛的,站立不敢負重,運動短步。以清熱解毒,活血散淤為治則。方用雄黃撥毒散外包。即雄黃、五靈脂、沒藥各30g、桅子、大黃、黃柏各40g,共為細末,用醋調成糊狀,攤於紗布上,用繃帶打於患處,每日換藥一次,炎症時一般3~5天即可見效。同時對腫部有波動者,患部消毒,用小刀或寬針刺破腫處,放盡黃水。可複治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