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元756年,馬嵬驛。
唐玄宗李隆基摟著楊玉環無限哀傷地說道:“愛妃,如今以陳玄禮為首的軍中將領們逼迫朕定要處死你,真叫寡人好不心傷…”
“陛下,如果妾妃的一死能換來將士們的拚死血戰,保我大唐江山不失,妾死不足惜。”楊玉環淡然說道:“妾去之後,望陛下收起哀思,保重龍體,重新收拾舊河山!”
“可是,朕身邊若沒了愛妃陪伴,又怎有心思治理這萬裏社稷?”唐明皇淒然道:“沒想到,以前說一不二的一國之君今日竟然要屈服於這些奴才!”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我們又有什麼辦法?”楊妃依舊淡定:“妾死之後,希望皇上將我葬到一個遙遠的地方,那裏要美麗,要安靜…”
“請愛妃放心,我要為你打造一口千年不腐的石棺,葬在一個隻有朕一人知道的地方…”
第一章 小台灣內風景秀
我的老家在豫中鄉下,地處中原,也就是古代那些英雄們口中所說的“揮馬天下,逐鹿中原”的那個滄桑多難的中原。我們村大約有兩千多口人,在我們那裏算是很大的村子了。雖是北方的農村,但風景不錯:一條西南來的小河圍我們村子繞了一圈後又順原路流了出去,於是這條小河就象一個哨子,又象阿拉伯數字“6”,還象一個網球拍子。因為村子被小河包圍,所以被外村人戲稱為“小台灣”。但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北方缺水少雨,這條哨子河隻有汛期才有水,大部分時間都是幹涸的。
有一年大年初一,出了一件奇事:正值午時之際,本來晴得好好的天空不知怎麼地突然打了幾個極響的炸雷,把大家嚇了一跳。很快,村中的白須長者傳出這樣的話來——大年初一打雷,估計今年要有災嘍!
那年的確災情不斷。先是多年不見的旱災,從過罷年到六月份整整半年沒下過一滴雨,麥子自然是全部旱死顆粒無收。鄉親們開始還天天守在收音機旁聽天氣預報看何時能下雨,但當後來連吃水都成問題後,便再也不相信天氣預報裏不是今天有雨就是明天有雨的屁話了。看著昔日種啥成啥種啥收啥的黑土地開始裂開了一道道的大口子,焦慮無比的鄉親們便再也存不住氣,有的老年人暗暗商量外出逃荒的事情。
不久後,老天終於還是下雨了。先是幾場痛快淋漓的暴雨,登時徹底解除了旱情。就在鄉親們眉頭剛剛舒展之際,那雨卻又不會停了。淅淅瀝瀝的秋雨連陰了足有四十多天,已經喝飽的大地再也無法消化多餘的雨水,村裏和地裏到處都是白茫茫地汪洋一片。不但剛露頭的玉米苗不見了,連村中的樹也被狂風刮倒了不少,還聽說別村有土坯房被水浸泡倒塌的事情發生,到處都是風雨飄搖的場麵。
於是村中的白須長者又傳出這樣的話來——今年是十二龍治水,不是大旱就是大澇。一龍治水旱澇不均,因為一條龍就算累死也忙不過來;二龍治水要輕旱,因為兩個和尚一般抬水吃;三龍治水要大旱,因為三個和尚沒水吃;四龍治水是最好的,一般風調雨順…而如果出現十二龍治水,它們要麼一起出動去下雨,要麼互相推諉扯皮。但也奇怪,那條哨子河從此之後便再也沒有斷過水了。
因為沒有汙染源,所以那條哨子河的河水極清,夏天自然也是我們這些男孩子戲水玩耍的好去處。號稱村中第一能人的王賴孩兒又向做大隊書記的我父親提議——這條河閑置在那裏太浪費了,咱們還不如在河裏種上蓮藕喂上魚,這樣不但美化咱們村的環境,過年的時候還能給飯桌上添兩道菜。下雨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嘛。我父親一聽不錯,於是便帶領村民們挖塘種藕,清池養魚。於是每到荷花開放的季節時,成千上萬片圓圓青青的荷葉配上美豔之極的朵朵荷花,再加上不知誰家的鴛鴦、鵝鴨在水麵自在覓食追逐,以及河岸兩邊的垂柳隨風飄擺,便呈現出一幅北國江南的美麗畫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