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嫵(新月):漸新痕懸柳,淡彩穿花,依約破初暝。
便有團圓意,深深拜,相逢誰在香徑?畫眉未穩,料素娥、猶帶離恨。最堪愛、一曲銀鉤小,寶簾掛秋冷。
千古盈虧休問。歎慢磨玉斧,難補金鏡。太液池猶在,淒涼處、何人重賦清景?故山夜永,試待他、窺戶端正。看雲外山河,還老盡、桂花影。
(賞析)唐人有拜新月之俗,宋人也喜歡在新月下置宴飲酒。臨宴題詠新月,則是南宋文士的風雅習尚。在這首詞中,詞人因新月而生今非昔比之感,借用與新月相係的人情典事,寄托懷國之情。
上片首句由“漸”字領起,刻畫初升的新月,營造出一種清新柔美的氛圍。對著這美麗的新月,詞人不免生出團聚的殷切祈望。然而,由於同賞者未歸,詞人頓生“相逢誰在香徑”的悵惘,因此心頭蒙上了淡淡的哀愁,進而眼中的新月也染上了淒清的色彩。詞人此刻的自傷孤獨之情剛好與月裏嫦娥的孤獨淒涼之態相似,於是下句寫到“素娥”的“離恨”,由月及人,抒發詞人委婉曲折的情愫。最後一句描寫秋空之冷和新月之小,使人對新月頓生憐愛之情。
下片以“千古”振起,語意蒼涼激楚,同上片的情調風格形成了對比。“千古盈虧休問”一語括盡月亮與人世盈虧往複的變化規律,由此使人感受到生命短促、世事無常的悲哀。“歎慢磨玉斧,難補金鏡”,則用玉斧修月之事,表現出對回天無力、複國無望這一現實的絕望和哀歎。“太液池”二句總括曆朝帝王於池邊賞月的盛事情景,寫出了古今盛衰、物是人非的淒涼。下句中的“夜永”營造出殘月黯淡之景,象征著亡國之哀久久地煎熬著亡國遺民的心靈。至此,詞人已將亡國之痛寫到極致。“試待他、窺戶端正”則是奇峰另起,見出沉鬱頓挫之姿。最後一句想到月亮的圓缺自有規律,而故鄉的河山卻不能恢複舊貌,使人因亡國的傷感沉痛而低徊不已。
齊天樂(蟬):一襟餘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喑葉,重把離愁深訴。西窗過雨,怪瑤楓流空,玉箏調柱。鏡喑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
,銅仙鉛淚似洗,歎移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餘音更苦。甚獨抱清高,頓成淒楚?謾想薰風,柳絲千萬縷。
(賞析)這首詞借詠秋蟬托物寄意,表達國破家亡、末路窮途的無限哀思。
上片以“一襟餘恨宮魂斷”句開頭,起筆不凡。
據馬縞《中華古今注》:“昔齊後忿而死,屍變為蟬,登庭樹嘈唳而鳴,王悔恨。故世名蟬為齊女焉。”由蟬的形象聯想到齊女形象,用飲恨而死的齊女化為蟬而長年攀樹悲鳴的傳說,為全章烘托悲劇氣氛。齊女自化蟬之後,年年隻身棲息於庭樹翠陰之間悲鳴不已,可見此恨綿綿無絕期。下句寫蟬在“翠陰庭樹”間的鳴叫聲,時而哽咽,時而哀泣,如齊女的魂魄在訴怨。“西窗過雨”,借秋雨送寒來暗示蟬的生命將盡,然而,此時的蟬鳴卻異常婉轉動聽。“鏡暗”句是說蟬柔美的羽翼無人欣賞,表現了詞人對蟬的憐惜之情。
眉嫵(新月):漸新痕懸柳,淡彩穿花,依約破初暝。
便有團圓意,深深拜,相逢誰在香徑?畫眉未穩,料素娥、猶帶離恨。最堪愛、一曲銀鉤小,寶簾掛秋冷。
千古盈虧休問。歎慢磨玉斧,難補金鏡。太液池猶在,淒涼處、何人重賦清景?故山夜永,試待他、窺戶端正。看雲外山河,還老盡、桂花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