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淝水之戰(1 / 3)

於是,李恕選擇了一個下雪天的晚上,率精兵走小路,神奇般地直抵蔡州城下。趁守城士兵正在酣睡時,李恕派人爬上城牆殺了守兵,打開城門,唐軍遂攻人蔡州城。等到吳元濟和官兵從夢中驚醒時,他們已被圍困活捉了。後來,吳元濟被用囚車裝上送往長安,駐守在洄曲一帶的叛軍見大勢已去,也向李恕投了降。

滅吳元濟之後,藩鎮割據的局麵大為減輕。但憲宗平叛所創下的新局麵沒有維持多久,藩鎮勢力又重新崛起,唐中央政府再無力進行平叛。

郾城大捷 宋高宗紹興十年 (公元1140年),金朝以兀術為統帥,兵分四路大舉入侵南宋。抗金名將嶽飛奉命坐鎮郾城 (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抵擋金軍。

金兀術得知郾城兵少的消息後,就親自率領龍虎大王、蓋天大王、昭武大將軍韓常等將,及一萬五千名精銳騎兵突襲郾城,企圖一舉殲滅嶽飛所部。當時,嶽飛手下僅有背嵬軍和部分遊奕軍,其餘兵力來不及集結。嶽飛部下都預感到,這將是前所未有的惡戰。七月八日,雙方正式開始交戰。

嶽飛命令嶽雲率領背嵬軍和遊奕馬軍首先出城應戰,並對嶽雲說:“必勝而後返,如不用命,吾先斬汝矣。”嶽雲率背嵬軍直衝敵陣,打敗了金軍的第一批騎兵。之後,金軍後續的十萬步兵也全部開入戰場,宋軍與金軍開始全軍接戰。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刻,嶽飛親率四十名騎兵,躍馬馳突於敵陣之前,左右開弓,箭無虛發,大大振奮了宋軍的土氣。

在兩軍相持膠著後,金兀術出動“鐵浮圖”和“拐子馬”這兩支騎兵共一萬五千人,向嶽家軍殺來。“鐵浮圖”又稱“鐵塔兵”是金兀術的侍衛親軍,由三千餘頭戴雙層鐵盔、身披重甲的騎兵組成,每推進一段,後麵便置障礙,隻能前進不能後退。“鐵浮圖”常常擔任正麵衝鋒的任務,推進時像一堵鐵牆,給對方造成極大的威脅。“鐵浮圖”的左、右兩翼,配備著號稱“拐子馬”的輕騎兵。“拐子馬”是頭戴雙層鐵盔、身披重甲的騎兵,以三匹馬為一組,用皮帶相連;後麵放有拒馬子,用來阻止馬後退。這些輕騎兵常常在跟對方戰鬥到白熱化時突然出擊,往來衝殺。

金兀術自持“鐵浮圖”和“拐子馬”所向無敵,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宋軍衝來。而嶽飛早有準備,等全軍臨近陣前,他便立即命令步兵各拿大刀和大斧上陣。步兵們彎腰專砍馬足,馬一摔倒,人就跟著摔下來,一匹馬倒下,另兩匹馬就不能前進。嶽飛又指揮兩支騎兵,專門對付“拐子馬”,使金兀術的隊伍人仰馬翻不得前進。兩軍從午後一直殺到天黑,結果,金軍全線崩潰,宋軍遂取得了“郾城大捷”。

於是,李恕選擇了一個下雪天的晚上,率精兵走小路,神奇般地直抵蔡州城下。趁守城士兵正在酣睡時,李恕派人爬上城牆殺了守兵,打開城門,唐軍遂攻人蔡州城。等到吳元濟和官兵從夢中驚醒時,他們已被圍困活捉了。後來,吳元濟被用囚車裝上送往長安,駐守在洄曲一帶的叛軍見大勢已去,也向李恕投了降。

滅吳元濟之後,藩鎮割據的局麵大為減輕。但憲宗平叛所創下的新局麵沒有維持多久,藩鎮勢力又重新崛起,唐中央政府再無力進行平叛。

郾城大捷 宋高宗紹興十年 (公元1140年),金朝以兀術為統帥,兵分四路大舉入侵南宋。抗金名將嶽飛奉命坐鎮郾城 (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抵擋金軍。

金兀術得知郾城兵少的消息後,就親自率領龍虎大王、蓋天大王、昭武大將軍韓常等將,及一萬五千名精銳騎兵突襲郾城,企圖一舉殲滅嶽飛所部。當時,嶽飛手下僅有背嵬軍和部分遊奕軍,其餘兵力來不及集結。嶽飛部下都預感到,這將是前所未有的惡戰。七月八日,雙方正式開始交戰。

嶽飛命令嶽雲率領背嵬軍和遊奕馬軍首先出城應戰,並對嶽雲說:“必勝而後返,如不用命,吾先斬汝矣。”嶽雲率背嵬軍直衝敵陣,打敗了金軍的第一批騎兵。之後,金軍後續的十萬步兵也全部開入戰場,宋軍與金軍開始全軍接戰。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刻,嶽飛親率四十名騎兵,躍馬馳突於敵陣之前,左右開弓,箭無虛發,大大振奮了宋軍的土氣。

在兩軍相持膠著後,金兀術出動“鐵浮圖”和“拐子馬”這兩支騎兵共一萬五千人,向嶽家軍殺來。“鐵浮圖”又稱“鐵塔兵”是金兀術的侍衛親軍,由三千餘頭戴雙層鐵盔、身披重甲的騎兵組成,每推進一段,後麵便置障礙,隻能前進不能後退。“鐵浮圖”常常擔任正麵衝鋒的任務,推進時像一堵鐵牆,給對方造成極大的威脅。“鐵浮圖”的左、右兩翼,配備著號稱“拐子馬”的輕騎兵。“拐子馬”是頭戴雙層鐵盔、身披重甲的騎兵,以三匹馬為一組,用皮帶相連;後麵放有拒馬子,用來阻止馬後退。這些輕騎兵常常在跟對方戰鬥到白熱化時突然出擊,往來衝殺。

金兀術自持“鐵浮圖”和“拐子馬”所向無敵,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宋軍衝來。而嶽飛早有準備,等全軍臨近陣前,他便立即命令步兵各拿大刀和大斧上陣。步兵們彎腰專砍馬足,馬一摔倒,人就跟著摔下來,一匹馬倒下,另兩匹馬就不能前進。嶽飛又指揮兩支騎兵,專門對付“拐子馬”,使金兀術的隊伍人仰馬翻不得前進。兩軍從午後一直殺到天黑,結果,金軍全線崩潰,宋軍遂取得了“郾城大捷”。

8.鄱陽湖大戰 在元朝末年的軍閥混戰中,朱元璋的勢力不斷壯大,這引起了另一個割據勢力——陳友諒的不滿。陳友諒原是徐壽輝起義軍的部將,後來他謀殺了徐壽輝,自立為帝。他占據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帶,地廣兵多,勢力強大。

公元1360年,他率領強大的水軍,從采石沿江東下,進攻應天府 (今江蘇省南京市),一心想並吞朱元璋占領的地盤。雖然實力弱於陳友諒,但朱元璋采用計謀大敗了陳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