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登樂遊原(1 / 2)

賞析:就詩而論,這是一首表示兩情至死不渝的愛情詩。然而曆來頗多認為或許有人事關係上的隱托。首聯寫離別時的難堪情境,“東風無力”“百花凋零”,觸景傷情,加重了離別的悵恨;頜聯以“春蠶”“蠟燭”一對最富有表現力的比喻,來抒寫強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愛情。

“絲”與“思”諧音,作者移情於物,表現情思的纏綿沉痛,是全詩最精彩的部分,堪稱千古絕唱;頸聯則由己及戀人,設想戀人思念他的情形;尾聯則借助神話,表達自己無盡的思念。

登樂遊原(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意不適:心情不舒暢。

譯文:傍晚時一陣莫名惘悵,驅車東去登上古原遊賞。夕陽多麼美好,隻是消停片刻便暮色蒼蒼。

賞析:這是一首登高望遠,即景抒情的詩。“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二句,是意悲於遲暮,感歎時光流逝的經典之詠。詩語言樸素,寓淡淡感傷於景中,耐人尋味。

詩人簡介:馬戴,生卒不詳,字虞臣,曲陽(今江蘇東海)人。家貧,工詩。

會昌四年,與項斯、趙嘏同榜舉進士。大中初赴太原幕府掌書記,以正言被斥,貶為龍陽尉。成通末佐大同軍幕,官終太學博士。詩擅長五律,流動壯闊,然終是晚唐風貌。

灞上秋居(馬戴)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譯文:灞原上晚來鳳雨停歇,天空裏頻頻飛過雁群。異鄉的樹木黃葉飄飛,秋夜的寒燈獨照淒清。空園寥落,聽得見露滴微響;荒居孤僻,隻有與野僧相鄰。寄居郊原已經成年累月,幾時才有機緣盡力事國君?

賞析:詩寫客居灞上而感秋來寂寞,情景蕭瑟。首聯寫灞原上空蕭森的秋氣,秋風秋雨已定,雁群頻飛。頜聯寫在他鄉異土見落葉和寒夜獨處的悲淒。頸聯寫秋夜寂靜,臥聽滴露,孤單無依,與僧為鄰,更進一步寫出孤獨的心境。末聯抒發詩人的感慨,表達懷才不遇,進身渺茫的悲憤。寫景樸實無華,寫情真切感人。

詩人簡介:韓偓(公元842一915年),字致堯(一作致光),小字冬郎,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昭宗龍紀初進士及第,入河中節度使幕,召拜左拾遺,累遷左諫議大夫。

以平宮庭政變有功,升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

隨駕至鳳翔,授兵部侍郎、翰林學士承旨。天複三年得罪朱溫,迭貶濮州司馬、榮懿尉、鄧州司馬。棄官南下,入閩依王審知,定居南安。十歲能詩,雛風清聲,為李商隱所讚賞。詩或寫宮庭生活,或寫山水景色,類皆帶有盛衰之感。所傳《香奩集》多寫閨情,綺麗側豔,有宮體遺風。

賞析:就詩而論,這是一首表示兩情至死不渝的愛情詩。然而曆來頗多認為或許有人事關係上的隱托。首聯寫離別時的難堪情境,“東風無力”“百花凋零”,觸景傷情,加重了離別的悵恨;頜聯以“春蠶”“蠟燭”一對最富有表現力的比喻,來抒寫強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愛情。

“絲”與“思”諧音,作者移情於物,表現情思的纏綿沉痛,是全詩最精彩的部分,堪稱千古絕唱;頸聯則由己及戀人,設想戀人思念他的情形;尾聯則借助神話,表達自己無盡的思念。

登樂遊原(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意不適:心情不舒暢。

譯文:傍晚時一陣莫名惘悵,驅車東去登上古原遊賞。夕陽多麼美好,隻是消停片刻便暮色蒼蒼。

賞析:這是一首登高望遠,即景抒情的詩。“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二句,是意悲於遲暮,感歎時光流逝的經典之詠。詩語言樸素,寓淡淡感傷於景中,耐人尋味。

詩人簡介:馬戴,生卒不詳,字虞臣,曲陽(今江蘇東海)人。家貧,工詩。

會昌四年,與項斯、趙嘏同榜舉進士。大中初赴太原幕府掌書記,以正言被斥,貶為龍陽尉。成通末佐大同軍幕,官終太學博士。詩擅長五律,流動壯闊,然終是晚唐風貌。

灞上秋居(馬戴)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譯文:灞原上晚來鳳雨停歇,天空裏頻頻飛過雁群。異鄉的樹木黃葉飄飛,秋夜的寒燈獨照淒清。空園寥落,聽得見露滴微響;荒居孤僻,隻有與野僧相鄰。寄居郊原已經成年累月,幾時才有機緣盡力事國君?

賞析:詩寫客居灞上而感秋來寂寞,情景蕭瑟。首聯寫灞原上空蕭森的秋氣,秋風秋雨已定,雁群頻飛。頜聯寫在他鄉異土見落葉和寒夜獨處的悲淒。頸聯寫秋夜寂靜,臥聽滴露,孤單無依,與僧為鄰,更進一步寫出孤獨的心境。末聯抒發詩人的感慨,表達懷才不遇,進身渺茫的悲憤。寫景樸實無華,寫情真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