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權即遣肅行。
到夏口,聞曹公已向荊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備惶遽奔走,欲南渡江。肅徑迎之,到當陽長阪,與備會,宣騰權旨,及陳江東強固,勸備與權並力。備甚歡悅。
時諸葛亮與備相隨。肅謂亮日“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備遂到夏口,遣亮使權,肅亦反命。
會權得曹公欲東之間,與諸將議,皆勸權迎之,而肅獨不言。權起更衣,肅追於宇下,權知其意,執肅手曰:“卿欲何言?”肅對日:“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土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願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權歎息日:“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
時周瑜受使至鄱陽,肅勸追召瑜還。遂任瑜以行事,以肅為讚軍校尉,助畫方略。曹公破走,肅即先還,權大請諸將迎肅。肅將入閣拜,權起禮之,因謂曰:“子敬,孤持鞍下馬相迎,足以顯卿未?”肅趨近日:“未也。”眾人聞之,無不愕然。就坐,徐舉鞭言曰:“願至尊威德加乎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更以安車軟輪征肅,始當顯耳。”權撫掌歡笑。
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周瑜病因,上疏曰:“當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憂,願至尊先慮未然,然後康樂。今既與曹操為敵,劉備近在公安,邊境密邇,百姓未附,宜得良將以鎮撫之。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隕踣之日,所懷盡矣。”即拜肅奮武校尉,代瑜領兵。瑜土眾四千餘人,奉邑四縣,皆屬焉。令程普領南郡太守。
肅初住江陵,後下屯陸口,威恩大行,眾增萬餘人,拜漢昌太守、偏將軍。十九年,從權破皖城,轉橫江將軍。
先是,益州牧劉璋綱維頹弛。周瑜、甘寧並勸權取蜀,權以谘備,備內欲自規。仍偽報日:“備與璋托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今璋得罪左右,備獨竦懼,非所敢聞,願加寬貸。若不獲請,備當放發歸於山林。”後備西圖璋,留關羽守。權日:“猾虜乃敢挾詐 !”及羽與肅鄰界,數生狐疑,疆場紛錯,肅常以歡好撫之。備既定益州,權求長沙、零、桂,備不承旨,權遣呂蒙率眾近取。備聞,自還公安,遣羽爭三郡。
肅住益陽,與羽相拒。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肅因責數羽曰:“國家區區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語未究竟,坐有一人日:“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肅厲聲嗬之,辭色甚切。羽操刀起謂曰:“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備遂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權即遣肅行。
到夏口,聞曹公已向荊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備惶遽奔走,欲南渡江。肅徑迎之,到當陽長阪,與備會,宣騰權旨,及陳江東強固,勸備與權並力。備甚歡悅。
時諸葛亮與備相隨。肅謂亮日“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備遂到夏口,遣亮使權,肅亦反命。
會權得曹公欲東之間,與諸將議,皆勸權迎之,而肅獨不言。權起更衣,肅追於宇下,權知其意,執肅手曰:“卿欲何言?”肅對日:“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土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願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權歎息日:“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
時周瑜受使至鄱陽,肅勸追召瑜還。遂任瑜以行事,以肅為讚軍校尉,助畫方略。曹公破走,肅即先還,權大請諸將迎肅。肅將入閣拜,權起禮之,因謂曰:“子敬,孤持鞍下馬相迎,足以顯卿未?”肅趨近日:“未也。”眾人聞之,無不愕然。就坐,徐舉鞭言曰:“願至尊威德加乎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更以安車軟輪征肅,始當顯耳。”權撫掌歡笑。
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周瑜病因,上疏曰:“當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憂,願至尊先慮未然,然後康樂。今既與曹操為敵,劉備近在公安,邊境密邇,百姓未附,宜得良將以鎮撫之。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隕踣之日,所懷盡矣。”即拜肅奮武校尉,代瑜領兵。瑜土眾四千餘人,奉邑四縣,皆屬焉。令程普領南郡太守。
肅初住江陵,後下屯陸口,威恩大行,眾增萬餘人,拜漢昌太守、偏將軍。十九年,從權破皖城,轉橫江將軍。
先是,益州牧劉璋綱維頹弛。周瑜、甘寧並勸權取蜀,權以谘備,備內欲自規。仍偽報日:“備與璋托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今璋得罪左右,備獨竦懼,非所敢聞,願加寬貸。若不獲請,備當放發歸於山林。”後備西圖璋,留關羽守。權日:“猾虜乃敢挾詐 !”及羽與肅鄰界,數生狐疑,疆場紛錯,肅常以歡好撫之。備既定益州,權求長沙、零、桂,備不承旨,權遣呂蒙率眾近取。備聞,自還公安,遣羽爭三郡。
肅住益陽,與羽相拒。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肅因責數羽曰:“國家區區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語未究竟,坐有一人日:“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肅厲聲嗬之,辭色甚切。羽操刀起謂曰:“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備遂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