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打造本套教材一流的品質,我們還約請了國內外大師級的學者顧問團隊、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學術專家團隊和國內具有代表性的各類院校領導和骨幹教師組成的編委團隊。他們中有很多人已經為本係列教材的誕生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並給予了很多方麵的指導。我相信以他們所具有的國際化教育視野以及他們對中國設計教育的責任感,這套教材將為培養中國未來的設計師,為打造“美麗中國”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教育部職業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同濟大學 教授br博導 林家陽

2013年6月

《產品的包裝與視覺設計》,也許很多人都會對這個書名感到困惑:這到底是一本有關產品的書還是一本視覺設計的書呢?我可以很明確地說這是一本關於包裝以及視覺設計的書。但是,等等,產品的同學先別急著合上書,因為這正是寫給產品設計專業的視覺設計的書。

就其深度來說,本書適合於高職高專、本科院校學生對包裝以及視覺設計知識的普及。作為一本學術性的教材,書中的內容都做了規範的考證,同樣可以為做研究的同學拋磚引玉。書中詳細介紹了美國的包裝設計教學流程以及學生作業的過程,對專業授課老師和想自學設計的朋友都有很好的參考價值。除此之外,全書的理論基礎——人類中心設計(humared design)和可持續發展設計(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sign)是當下國際上炙手可熱的設計話題,書中的相關內容可以幫助在職設計師緊跟國際設計的發展方向。

與國內市場上的大多數視覺設計書籍相比,本書具有以下幾大特色:

角度新:全書以學科交叉、專業交叉為知識綜合的出發點,用產品設計的思維給出了包裝設計的全新方法;從產品設計與視覺設計的相互關係入手,在視覺設計媒體的共性基礎上分析了各種視覺形式的特點。

案例新:本書中所用的案例均為國際上近年來的優秀設計。其中最早的案例為2004年的設計項目,多數是2010年以後的設計,包括大量2013年的新鮮作品,最新的設計案例於2013年7月剛剛對外發布。

理論基礎新:包裝部分的內容融合了新型材料、結構、用戶中心設計、可持續發展設計、用戶體驗設計、設計力量和設計的社會責任等理論概念;視覺部分則以人機工程學原理、相關光學及生物學原理為基礎闡述了視覺傳達的基本規律。在此基礎上,結合語言學與圖形圖像語意學的基礎原理,分析了包括網絡在內的各種視覺媒體的特點、麵臨的市場形勢以及發展的可選方向等。

內容廣、國際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書融彙了來自歐美亞三大洲,美、法、中及中國台灣的學術理論和專業觀點;跨越了產品設計、平麵視覺設計和多媒體網絡設計三大設計專業;除本書作者外,其他撰稿人的職業背景包括了高校教師、設計師以及國際公司的CEO。

孔德揚

2013年8月

為了打造本套教材一流的品質,我們還約請了國內外大師級的學者顧問團隊、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學術專家團隊和國內具有代表性的各類院校領導和骨幹教師組成的編委團隊。他們中有很多人已經為本係列教材的誕生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並給予了很多方麵的指導。我相信以他們所具有的國際化教育視野以及他們對中國設計教育的責任感,這套教材將為培養中國未來的設計師,為打造“美麗中國”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