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本作品來自互聯網,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索仇門》作者:秋夢痕
簡介
“玉禪秘笈”,武林至寶。為得到它引起江湖黑白兩道相互殘殺,“河洛雙俠”殘遭殺害。
大漠深處,為報父仇,“雙俠”之子石中玉苦練武功,無意獲得稀世珍物“汗血寶馬”、“上古秘笈”。又遇女扮男裝的玉女明珠,在她的幫助下,一躍練就成了一身超凡的武功,成為武林之中罕見的高人。
初出江湖,石中玉仗認行俠,闖深宮,砸賭場,為江湖除害。他的勇敢受到多位傾國城美女的青睞,惹下一身風流債。也引來江湖惡魔的千裏追殺。
曆盡千辛萬苦,石中玉同紅顏俠女們一起掃蕩江湖,戰勝惡魔,報了父仇。平息了江湖浩劫,與明珠姑娘一起共享天倫。
第一章 獲良驥萬裏尋仇
新疆!
是我國大西北之門戶,古稱“西域”,為一多民族的地域。
各民族大多來自中亞細亞,漢武帝時,始派張騫通使西域,才與中原有了交往。
公元前六十年,漢始設“都護”,將新疆各民族,置於漢朝廷支配之下。
“漢書”西域傳提要中有“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國,皆在匈奴以西,烏孫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西六千餘裏,南北千餘裏,東則接漢,之玉門,西則限於蔥嶺。”
由此對知,新疆是個多民族的地區,故今時人稱新疆為“民族博覽會”。
今之新疆,遲至十八世紀,才由清朝自蒙古領土裂出準噶爾,加上伊犁河穀、哈薩克斯坦,以與大山以南的回部合並而成。
因此,新疆也成了我國大西北的邊陲,古時對外交通的唯一孔道一絲路。
古代有些文人到過新疆,留下了若幹詩句,不過因當時的交通不便,這些記載,可就有點以偏概全啦!不信各位官聽聽。
五月天山雪,
無花隻有寒。
這——不是把新疆形容成了酷寒之地了麼?
您再聽聽:
早穿皮襖午穿紗,
圍著火爐吃西瓜。
這——又把新疆早晚的溫差說的太離譜了吧?要真是那樣,新疆的農作物還能活麼?又哪有西瓜吃啊!
又有說了:天山融雪灌田疇,大漠飛沙旋落罩。
這句話,倒還有點道理,新疆風多倒是真的!
西遊記把吐魯番形容成八百裏的火焰山,其實也有點過分了。
吐魯番是盆地,海拔低於海平麵是不錯,熱起來夠人受的,夏季氣溫可高達攝氏四十八度,終年降雨量,最多也不過一兩公厘。
可是(又鳥)不撒尿,自然有個道兒,你別看這兒老天不下雨,可是它由於地勢低於海平麵,地下水量充沛,有自然形成的地下渠道,稍加整理,就成了良好的灌溉渠道。
如今光吐魯番的地下渠道,加起來的總長度,就有三千多公國,比北通州至南通的大運河還長了一千多裏呢!
這一帶,不但不荒涼,而且物產豐富,風景幽美,新疆吐魯番的葡萄、哈蜜瓜,全世界馳名呢!
介紹完了新疆地理環境,該談主題啦!
在吐魯番與烏魯木齊(迪化)之間的天山,有個古老的仙人洞窟,地方人們全叫它“仙人洞”,這個洞,渾然天成,深有數十丈,裏麵還分成了若幹石室,而且冬暖夏涼,不愧是個仙洞!別看這幾十丈深的山洞,不但不濕不潮而目不黑呢!
不黑?幾千尺的高山,山腳下的洞窟,哪來的光?莫不是在裏麵點了鬆油火把?
非也,點鬆油火把,在山洞中,豈不空氣汙染?這山洞裏到底怎麼會不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