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花草(Stylosanthes capitata Vog.),巴西開始利用大頭柱花草(Stylosanthes macrocephala Ferr.et Costa),之後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其他柱花草種也開始逐步利用。目前利用最廣泛的柱花草種主要有:矮柱花草、圭亞那柱花草、有鉤柱花草、糙柱花草、頭狀柱花草、大頭柱花草、西布拉柱花草(Stylosanthes abrana B.L.Maass&L.Maje)、黏質柱花草(Stylosanthes viscosa Sw.)、大葉柱花草(Stylosanthes grandifolia Ferr.etCosta)、桑迪卡柱花草(Stylosanthes sundibsp;Taub.)、馬弓形柱花草(Stylosanthes hippopoide Mohl)等,其中圭亞那柱花草是起源最早、分枝最多、遺傳多樣性最豐富、分布最廣的一個種,同時也是栽培麵積最大、利用最廣泛、影響最大的一個種。
柱花草傳統的分類主要依據花和果的形態,但柱花草種及亞種在形態學上的鑒定非常困難。1753年,Linnaeus最早把柱花草歸為三葉草屬(Trifolium L.),其中圭亞那柱花草被描述為三葉草屬的一個種Trifolium guianensis。1788年,Swartz設立柱花草屬(Stylosanthes Sw.),並將17世紀末在牙買加采集的柱花草分別描述為有鉤柱花草、黏質柱花草、圭亞那柱花草和雙花柱花草,這4個種也因此成為柱花草屬最早的種;1838年,Vogel修訂柱花草屬時依據花的特征、次生小苞片的有無、花被內苞片的數量將柱花草分為15個種;1891年,Taubert根據采集到的柱花草植株再次修訂柱花草屬,並將柱花草屬分為22個種;1920年,Blake又增加了幾個種。隨著柱花草研究的不斷深入,1958年,Mohlenbrock在修訂柱花草屬種的分類時取消了其他種下的分類,僅保留圭亞那柱花草的種下分類,將圭亞那柱花草種下分為guianensis亞種和disstiflora亞種。1977年,Maje重新修訂柱花草屬種下的分類,將圭亞那柱花草種下分為5個變種,分別為var.guianensis Sw.、var.dissitiflora Maje、var.robusta Maje、var.intermedia Hassler、var.pauciora Hassler。
柱花草(Stylosanthes capitata Vog.),巴西開始利用大頭柱花草(Stylosanthes macrocephala Ferr.et Costa),之後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其他柱花草種也開始逐步利用。目前利用最廣泛的柱花草種主要有:矮柱花草、圭亞那柱花草、有鉤柱花草、糙柱花草、頭狀柱花草、大頭柱花草、西布拉柱花草(Stylosanthes abrana B.L.Maass&L.Maje)、黏質柱花草(Stylosanthes viscosa Sw.)、大葉柱花草(Stylosanthes grandifolia Ferr.etCosta)、桑迪卡柱花草(Stylosanthes sundibsp;Taub.)、馬弓形柱花草(Stylosanthes hippopoide Mohl)等,其中圭亞那柱花草是起源最早、分枝最多、遺傳多樣性最豐富、分布最廣的一個種,同時也是栽培麵積最大、利用最廣泛、影響最大的一個種。
柱花草傳統的分類主要依據花和果的形態,但柱花草種及亞種在形態學上的鑒定非常困難。1753年,Linnaeus最早把柱花草歸為三葉草屬(Trifolium L.),其中圭亞那柱花草被描述為三葉草屬的一個種Trifolium guianensis。1788年,Swartz設立柱花草屬(Stylosanthes Sw.),並將17世紀末在牙買加采集的柱花草分別描述為有鉤柱花草、黏質柱花草、圭亞那柱花草和雙花柱花草,這4個種也因此成為柱花草屬最早的種;1838年,Vogel修訂柱花草屬時依據花的特征、次生小苞片的有無、花被內苞片的數量將柱花草分為15個種;1891年,Taubert根據采集到的柱花草植株再次修訂柱花草屬,並將柱花草屬分為22個種;1920年,Blake又增加了幾個種。隨著柱花草研究的不斷深入,1958年,Mohlenbrock在修訂柱花草屬種的分類時取消了其他種下的分類,僅保留圭亞那柱花草的種下分類,將圭亞那柱花草種下分為guianensis亞種和disstiflora亞種。1977年,Maje重新修訂柱花草屬種下的分類,將圭亞那柱花草種下分為5個變種,分別為var.guianensis Sw.、var.dissitiflora Maje、var.robusta Maje、var.intermedia Hassler、var.pauciora Hass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