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星期就放假,那種打不開點,除了工作就大睡的緊張就要消失了。
然後生病兩星期,天天咳到睡不著覺。想著一邊咳一邊寫呢?
死了也要寫的樣子。
晚了兩星期,才拿起筆,可是,已經寫不出來。
翻他的資料。
韓星的資料非常詳實,這也是我第一次感到素材的重要,它給予我了諸多的思路和靈感。
當然,這一切都基於我對於俞承豪這個人物的愛。
更慶幸的是,這個人並沒有隨著研究而麵目可憎。
有一次,與潑皮說,弟弟好象與你一樣小氣和吝嗇呢?韓國的夏天四十度,他的車裏卻不允許開空調。
後來,才知道,他是環保的身體力行者,還是個慈善活動者。
寫作,也是學習和成長。讓我看到弟弟身上那麼多閃光之處。大而擴之,領略到韓國和韓國文化的閃光點。
從二月動筆到十月,戰線拉得好長。
說明自己不是個文思泉湧的人,再加上上班、應酬、還有四月和十月初的心猿意馬,浪費和蹉跎了許多光陰。
其餘的,找素材、構思、動筆,潤色,修改。很慢。因為工作的時候是無暇分心,那麼隻能把時間打碎,公車上,洗澡的時候都在想故事。構思越來越顯得重要,常常是花三天至一周的時間把故事在心裏寫一遍,然後下筆,一氣嗬成,這樣完成的篇章常常有妙筆,寫就也非常滿意。若沒有故事信筆寫來,大多流產失敗。
二月到十月的周末,半天要上班,一天就拿來寫作,但常常一天裏也沒有好想法。暑假的兩周裏算是個人和外界條件相對最好的時期,最佳狀態,心靜如水,了無雜念。那時候的速度是每章四五千字,每三天一章,一章寫起來很快,四五個小時就完成了,但從寫完那個點開始,身體就倒空了,什麼都沒有,再想寫,沒有東西可寫。那時候就會帶著蘋果,徒步付家莊一個來回,或者放任自己去做各種事,這樣是一天。第二天才會有靈感,第三天落筆成文。
經常是在沒有路的情況下生砍出一條路,而前景卻令人驚歎,前麵本來是一麵牆,劈開之後,是一個花園。是這種創造的筷感讓我一點點有了信心,一點點有了寫作的幸福感。
這大半年裏,個人生活是零。
曾經考慮過這個問題:是因為寫作而犧牲了個人生活,還是因為個人生活的無聊促使了寫作?
到現在為止,已經說不清。
隻是現實生活裏無論多麼信心滿滿,熱情高漲,卻常常結果令人失望。
而反過來,寫作卻從未讓我失望過。
即使創作力枯竭,當你拚了老命克服戰勝它的時候,那個時刻是幸福和充實。
它讓我找到了我自己。
歸根結底,我是個這樣的寫作者。
隻有心裏對某個人懷有深情,才會有創作的靈感和動力。
可我本人又是個非常難的人。不討人喜歡也不大容易喜歡人。所以能提筆寫東西,真的感謝曾經讓我動心的各位,感謝弟弟。
我希望到七八十歲,自己絕經之後,也還會這樣動心,這樣愛,還會對某個人懷有深情。那實在是幸福的,妙不可言的激情。
小說一邊寫,一邊發到網上,欣賞者寥寥,卻還是有人回應。
起初是一些弟弟的粉,然後會有幾個真的喜歡我故事的人。
網絡小說更新慢是死穴。
可令人感動的是,到後來的時候,幾位留言說:慢慢寫,不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