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說十,有十說百。甚至黑白顛倒,混淆是非。”
胤禛問:“是不是有什麼不好的話?”
李衛遮掩說:“有人傳,以後難免不會有。奴才鬥膽一句,主子生了小阿哥那是大喜之事,為何不上玉牒,公諸於天下?”
胤禛權再三,還是說了:“朕的心意,隻有瀾兒意會的到。你若不問,朕真的不會這時候就說的。你既問了,和你說了也無妨。”
圓明園裏,晨兒在亭子裏追著劉住兒玩,瀾兒和月英在藤蔓花蔭下賞荷閑談。李衛在不遠處苦著臉求胤禛,就差沒跪下了。胤禛好似在斥責,又好似在托付。李衛擦眼抹淚的,隻好低頭稱是。
作者有話要說:
☆、笑看紅塵
胤禛說:“不說這些了。李衛,你有多久沒見果郡王了?當初,你剛進府的時候,看不慣果郡王對朕不敬,還差點誤打了他呢。想想你和他歲數不相上下,淘氣也是一般無二。現在,你老了,果郡王還是風流倜儻不減當年哪。也罷,讓果郡王和福晉一起到這裏來,咱們也聚上一聚。”
果郡王允禮和嫡福晉鈕鈷祿氏帶著年滿三歲的次子到圓明園小聚,席間,綺霞笑說:“小世子和小阿哥年歲身高一般,稍遠些看著,還真像是一個人似的。”
其他的人都沒留意,把綺霞的話也是當成笑話聽,胤禛眉頭一蹙,似在想著什麼事情。胤禛接過綺霞的話頭說:“是像。這兄弟倆個要是一起讀書,一起玩耍就更好。果郡王可舍得讓他留在這裏和晨兒一起?”
允禮和鈕鈷祿氏再有不舍,也不敢違拗聖意。想著能在皇上跟前,以後也許是他的造化。“皇兄言重了,能和陪晨兒是他的福分,臣弟怎會不願意?”
胤禛歉疚的說:“朕是不會虧待他的,若有失去的,改日定會補回來的。”這話,說白也白,說深也深,鈕鈷祿氏不言語,心裏忖道,定有一定的玄機。
胤禛心情大好,命人取出十二幅畫,讓李衛和允禮欣賞。允禮極懂音律,通曉詩畫。十二幅圖上,每幅上皆有一個漢服女子,或觀竹、賞梅,或消夏、品茗。一人與一月之景相應,共十二幅圖,十二個女子,細看來原來隻是四人而已。《倚門觀竹》,《 觀書沉吟 》,《立持如意》,這三人像是一人,活脫脫就是十三福晉雪凝,《 持表對菊》,《 消夏賞蝶》,《 烘爐觀雪》,《 桐蔭品茶》,《 撚珠觀貓》,不就是眼前的瀾兒嗎? 《燭下縫衣》,神似侍立一旁的常在青怡,《 倚塌觀雀》,《博古幽思》,《 裘裝對鏡》,有些麵熟,卻又想不起來。能讓皇上記掛著的妃嬪好像隻有這一個瀾兒,所以,不會是妃嬪。那又會是誰呢?一拍腦門,原來是固倫溫憲公主,皇上的一母胞妹。溫憲公主薨逝的時候,允禮年紀還小,隻見過一兩麵,所以印象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