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史》按照曆史軌跡,重點闡述了如下重要觀點:
——漢藏兩民族有著密切的親情血緣關係。藏族族源具有多元性,羌藏同源、羌漢同源,因而漢藏亦同源。大量史料、生物遺傳學研究、考古學成果、對語言的追根溯源、原始宗教考察等都證明漢藏兩民族有許多共同點和相似點,有共存共融、共同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淵源和血緣關係。
——青藏高原各部族自古與祖國內地有著密切聯係。吐蕃王朝建立青藏高原區域性統一政權之前,青藏高原的蘇毗、黨項、白蘭、附國、象雄、吐穀渾等均為中華大地上生活繁衍和活動了一定曆史時期的古老民族。他們之間互相接觸、互相影響、互相混雜滲透、互相聯合融合,同時也有分散和消亡,成為漢藏等民族的先民,他們與漢族在政治、經濟、文化、血緣上有著密不可分的複雜聯係,最終融入多元一體的統一體之中。
——唐蕃關係的發展是奠定我國多元一體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要基礎之一。唐蕃聯姻、甥舅友好,漢藏民族“和同為一家”;雙方頻繁遣使、多次和盟,有力促進了漢藏民族經濟、政治、文化交往和聯係空前發展,為藏族成為祖國大家庭中的一員奠定了基礎。
——廝政權與宋王朝的領屬關係為實現新的大一統創造了條件。唐末以來,藏區群雄割據,地處漢藏交界地帶的廝藏族政權,與宋友好相處,開展茶馬互市,共同開發河湟流域等地,是宋王朝統轄的地方性政權,廝政權與宋王朝的關係,為實現元代大一統,藏族融入祖國大家庭創造了條件。
——西藏地方和整個藏區納入元朝版圖,對漢藏民族關係發展具有曆史性意義。元朝蒙古族中央政權建立後,大力推進全中國的統一。薩班順應曆史潮流,應請會蒙古王闊端於涼州,宣布西藏是蒙古汗國的屬地,為整個藏區納入元王朝版圖,實現祖國大一統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曆史性貢獻。自此,藏區與祖國內地的關係、藏族與漢族的關係更加密切,漢藏民族關係進入了新的曆史發展階段。
——西藏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13世紀西藏成為中國領土一部分以來,元、明、清、民國等曆代中央政府一直對西藏和整個藏區行使主權,由中央政府規定西藏地方的行政機構,決定和直接處理西藏地區的重大事務,根據藏區特點,基本保持藏區原有的社會組織形式和統治機構,廣泛任用當地僧俗上層管理地方事務,給西藏地方政府和官員較大的自主權,逐步使西藏地方管理走向製度化,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和統一,為促進祖國內地同整個藏區的經濟、政治、文化聯係和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是漢藏民族關係發展的最好曆史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藏族人民在祖國大家庭中掌握自己的命運帶來了希望。1949年9月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明確規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實行各民族團結互助,禁止民族間的歧視、壓迫和分裂民族團結的行為,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等。1954年頒布實施的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正式確定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和民族區域自治製度,1951年西藏實現和平解放,1959年實行民主改革,1965年西藏自治區建立,西藏人民從此走上了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改革開放為西藏人民充分行使民族區域自治權利和西藏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開辟了廣闊天地。1984年到2001年,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召開了四次西藏工作會議,全麵實施中央政府重點扶持西藏,全國各地大力支援西藏的政策,西藏和整個藏區的發展,漢族和藏族人民的和諧關係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曆史時期。
《關係史》按照曆史軌跡,重點闡述了如下重要觀點:
——漢藏兩民族有著密切的親情血緣關係。藏族族源具有多元性,羌藏同源、羌漢同源,因而漢藏亦同源。大量史料、生物遺傳學研究、考古學成果、對語言的追根溯源、原始宗教考察等都證明漢藏兩民族有許多共同點和相似點,有共存共融、共同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淵源和血緣關係。
——青藏高原各部族自古與祖國內地有著密切聯係。吐蕃王朝建立青藏高原區域性統一政權之前,青藏高原的蘇毗、黨項、白蘭、附國、象雄、吐穀渾等均為中華大地上生活繁衍和活動了一定曆史時期的古老民族。他們之間互相接觸、互相影響、互相混雜滲透、互相聯合融合,同時也有分散和消亡,成為漢藏等民族的先民,他們與漢族在政治、經濟、文化、血緣上有著密不可分的複雜聯係,最終融入多元一體的統一體之中。
——唐蕃關係的發展是奠定我國多元一體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要基礎之一。唐蕃聯姻、甥舅友好,漢藏民族“和同為一家”;雙方頻繁遣使、多次和盟,有力促進了漢藏民族經濟、政治、文化交往和聯係空前發展,為藏族成為祖國大家庭中的一員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