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窯上有個姓王的(據張掖縣委黨史辦調查,此人名王澤喜,小名富狗子,又名王有福。王澤喜同誌於1938年1月赴延安,入抗大學習,畢業後派回甘肅開展地方工作,解放後曾任蘭州市區長,市園林局副局長。),家住大滿堡(大滿堡:位於張掖市甘州區南鄉,今為大滿鎮政府所在地。)附近,家境貧寒,經過我們教育,熱心為我們辦事,敵人每次搜山後,都讓他下山摸敵情。他實際上成了我們的聯絡員,後來把他發展為黨員。根據形勢的發展,我們亦準備向平川裏開展工作。我和李天義來到王家,後來又搬到他嶽父溫和太的家住。當時和我們一起的還有給溫和太家幹活的紅軍戰士金子榮。在大滿堡經過秘密串聯,先後發展了王有福、潘××(據張掖縣委黨史辦調查,此人名潘發成,1938年去延安,入抗大學習,畢業後分配八路軍工作,後犧牲在抗日前線。)和阮文雲、阮文章(阮文雲、阮文章兩兄弟,後被當地民團頭子曹明抓去,送交馬家軍,遭受酷刑折磨,阮文章被殺害,阮文雲被刺瞎雙眼,放回後不久也死去。)兩兄弟等人入黨。
西安事變後國共兩黨合作,馬匪迫於形勢,不敢再明目張膽地搜捕殺害西路軍的傷病員,我們也敢於出頭露麵了,就給當地群眾幹些農活。8月份以後,我們聽說黨中央派人到河西來營救紅軍人員,但不知是真是假,為了慎重起見,我就先讓富狗子進城,利用他的親戚關係了解情況,在西街的一個麵館裏與地下黨組織的邱均品、蔡文良聯係上了。回到大滿堡向我們彙報了聯係的情況,我決定親自進城,與邱均品、蔡文良見了麵。由於在麵館不便談,我們就一起出西門往南走,邊走邊談。他們談了工作情況,我也向他們談了甘州中心縣委的工作情況,約定了再次見麵的時間,我就回大滿堡了。
到了約定時間,我又進城,住到富狗子的親戚家裏(即阮文章的姐姐家)。那一天,王定國同誌按照約定時間來找我,把我帶到了福音堂醫院,見到了高金城同誌。我當時將甘州中心縣委的情況告訴了張掖地下黨,並研究了今後怎麼辦。他們決定不了,要我先到蘭州八路軍辦事處請示謝覺哉同誌。過了一個星期,高金城同誌把我和丁世芳帶到當時的張掖縣縣長馬鶴年處(據劉德勝同誌回憶,馬鶴年在大革命時期是中共黨員,大革命失敗後脫黨,擔任張掖縣縣長後和我地下黨有聯係),由馬鶴年安排我們到了蘭州。記得是中秋節後的第二天,我們以給馬鶴年的朋友韓澍恩(山東人,中學校長,係國民黨的放賑委員)搬運行李為名,來到蘭州,找到了八辦。
到了蘭州八辦,向謝老作了彙報,謝老決定我回延安,1937年10月我就回到了延安。1938年2月,在大滿堡發展的黨員富狗子和潘××,也通過蘭州八辦來到延安,中央組織部安排王、潘二位同誌到“抗大”學習。中央六屆六中全會後,我離開延安,先到山西八路軍總部,後到晉南軍區工作,一直到全國解放。
1974年來了兩個人,找我調查富狗子的情況,我才知道他在蘭州某局當副局長。肖永銀同誌回憶錄中提到的周五哥就是我。為了當時地下工作的方便,我改姓周,人們叫我周哥,但我們並不是以哥老會的形式開展工作的。在煤窯中,給肖永銀、陳明義送飯的那一家人,我已記不起他們的姓名了。
由王英、郭有賢訪問記錄整理,原載《紅西路軍史料》第3輯。吳建初同誌,四川成都人,生於1914年。原任西路軍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科長,解放後曾任解放軍鐵道兵學院院長、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