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路軍渡河西征以來,主要是和馬匪交鋒,馬匪部隊主要是騎兵。為了有效牽製敵人,加強部隊的機動性,在倪家營子一帶戰鬥緊迫的情況下,總部決定重新組建騎兵師。編製情況是:師長杜義德,政委劉慶南,參謀長李彩雲;司令部隻設了作戰科和管理科,我被任命為作戰科長;政治部隻配了一個政工幹部,歸政委直接領導;全師設兩個團,共編七個連,共400餘人。組成以後,歸九軍領導。
騎兵師的幹部戰士除原騎兵師回來的以外,大都是從軍直屬隊精減抽調來的,組建倉促,由參謀長李彩雲同誌親自組織訓練。李彩雲是甘肅人,是參加江西寧都暴動的知識分子,原先是紅五軍團的訓練科長,對部隊的訓練很有經驗。馬匹的來源,一部分是從直屬隊抽調來的,一部分是從二十五、二十七師中抽調來的,也有從敵人那裏繳獲來的。馬的質量很差,大約三分之一是母馬。俗話說,騍馬上不了陣,不能打仗。
騎兵師組建起來之後,經過短期的騎術和戰術訓練,就投入戰鬥了。騎兵師第一次執行任務,大約是在1937年2月底3月初,從倪家營子東下,調動敵人。這時雖是初春,但仍很寒冷,與隆冬季節也不差上下。
一天深夜,我們衝破敵人封鎖,插入敵後,沿著祁連山邊走了兩天兩夜,進到永昌縣東南。在一個大河壩地區,敵人的騎兵追上來了,古浪方麵來的敵人也來了,和當地民團加在一起,超過我們力量兩倍以上,而我們打算把倪家營子的敵軍主力牽引出來的目的,卻沒有達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先搶占一個土圍子,與敵人拚殺了兩天一夜,因為彈盡糧絕,已有十餘人傷亡,管理科長也犧牲了,無法再與敵人糾纏下去,於是決定夜間突圍。
途中有許多母馬脫駒,跑不快,戰士們不僅不能騎馬,還要拉著馬走,遭到嚴重傷亡。盡管如此,我們的戰士仍然鬥誌昂揚,衝破敵人包圍,沿著祁連山邊兒轉移。正當此時,接到了軍部電報,命令騎兵師立即返回倪家營子。擺脫敵人後,走了40多裏路,在深夜12點鍾的時候,突然來了暴風雨,雷響得震耳,閃電照射在馬身上,一片亮光,人都站不住,戰士們隻得抱住馬腿。一個多小時之後,暴風雨停止了,我們靠著指南針看著地圖走了一夜,天亮到達永固(永固:鄉鎮名,位於民樂縣東南部,地近扁都口。)山口處,遇見敵人從西寧往前線送馬的小馬隊,我們追擊了一下,未能追上。
大約又走了兩三天,回到了倪家營子,見到九軍代軍長王樹聲同誌,他說:“大家休息待命。”騎兵師在這次執行任務中,全體同誌都表現出高度的革命精神,對馬匹十分愛護,有的把自己的幹糧省下來給馬作飼料,千方百計地給馬找水飲。在戰鬥十分激烈、異常殘酷的情況下,沒有一個同誌掉隊,充分表現了人民戰士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徹底革命精神。
這時,主力部隊的處境已十分困難,三麵受敵,整天都在與敵人拚殺,特別是三十軍打得更為激烈。我們九軍的戰鬥力已經十分差了。上級認為再堅持下去對我軍就十分不利了,於是決定突圍轉移。這時全部西路軍已不到3000人了。部隊突圍轉移到南柳溝,敵人像惡狼一樣對我軍咬住不放,又激戰了數日,才轉到梨園口。
這是李新國同誌《回憶紅九軍在河西走廊的艱苦曆程》一文的一部分,錄自《陝西文史資料選輯》第10輯。標題為編者所加。作者時任西路軍騎兵師作戰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