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充滿魅力的文字來讚美自己的母語, 巴烏斯托夫斯基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他的散文本身就是非常有說服力的證明。
難忘的野草
中學時代很喜歡讀兩本散文詩集, 一本是泰戈爾的《飛鳥集》, 另一本是魯迅的《野草》。讀這樣的書猶如欣賞韻味無窮的音樂, 其中的每一段旋律都可以讓你反複回味, 而且時時能品出新的韻味來。那時覺得這兩本書很優美很神秘。越是神秘, 越是想讀, 直到能背出書中的許多段落來。
文化大革命中, 《飛鳥集》和大部分文學名著一樣, 成了毒草和禁書, 而《野草》卻是極難得的一個例外, 因為它的作者是魯迅。即使是當著那些氣勢洶洶的造反好漢們, 也可以堂而皇之地讀《野草》。《野草》中的一些文字, 甚至成了當時流行的革命語錄,譬如:“ 地火在地下運行, 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 不過我還是很難將《野草》和那些激昂的政治口號連在一起。這時讀《野草》, 竟生出先前未有過的感想來。我在魯迅那些優美的文字裏讀到的是一個痛苦的、憂傷的、充滿幻想的靈魂在苦苦思索……我特別喜歡《影的告別》、《雪》、《死火》、《死後》等篇章, 那些飄逸跳躍的文字中散發出的沉重情緒, 輕輕地撥動著我的心弦。那時我也曾孤獨而又迷惘, 當讀到“ 我獨自遠行不但沒有你, 並且再沒有別的影在黑暗裏, 隻有我被黑暗沉沒, 那裏世界全屬於我自己? ?” 我的思緒怎能不隨之飛舞遠翔。這樣的文字不會引人沉淪, 而是能激起你的憧憬和幻想, 誘發你的思索和想象。在蕭瑟的寒冬還有什麼比憧憬和思索更可貴呢!
直到現在, 我依然喜歡讀《野草》, 而且喜歡的程度甚於《飛鳥集》。
當然現在讀《野草》, 又會有新的感想。我常常想, 倘若魯迅先生沒有那厚厚的十幾本著作, 隻有這一冊薄薄的《野草》, 他同樣是一個了不起的大作家。能將自己的生命和智慧化成一株常青的綠草, 永生在這個世界上,有幾個作家能做到這樣呢?
男子漢
王安憶的《我們家的男子漢》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讀這篇文章如同讀一幅淡雅的畫, 畫家用淡淡的筆墨, 為一個孩子畫出一幅形神皆備的人物肖像。讀者很難忘記作家筆下的這位小男子漢, 他聰明、天真、倔強,非常有性格。文章中沒有空洞的議論, 有的是生動活潑的細節, 譬如吃青菜, 想去少林寺當和尚, 對父親的崇拜和思念, 買山植片和桔子水, 上托兒所, 和女孩子的交往, 等等。這些細節都很生動, 有戲劇性, 然而安憶卻寫得冷靜而有節製, 並不加渲染, 也不議論風生。這樣做的結果, 反而使那位小男子漢的性格更加鮮明,讀者獲得的印象也更加深刻。
孩子代表著未來, 孩子身上表現出的聰明、誠實、天真和自強不息的優秀素質, 理所當然地會引起成年人的歡欣。文章中的小男子漢上火車那一段是非常動人的。當讀者透過冷靜樸素的文字, 看到那四歲的小家夥“ 勇猛地抓住窗框, 兩隻腳有力地蹬著車廂, 攀上了窗台” , 看到他“ 推開那些妨礙他的手, 抓住一雙最得力的, 跳進了車廂, 淹沒在濟濟人群裏” 時, 情不自禁地會和作為那小男孩的阿姨的王安憶一起, 為這位走向新生活的孩子祝福, 也會由衷地相信, 這小男子漢將來不是一個弱者。
用充滿魅力的文字來讚美自己的母語, 巴烏斯托夫斯基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他的散文本身就是非常有說服力的證明。
難忘的野草
中學時代很喜歡讀兩本散文詩集, 一本是泰戈爾的《飛鳥集》, 另一本是魯迅的《野草》。讀這樣的書猶如欣賞韻味無窮的音樂, 其中的每一段旋律都可以讓你反複回味, 而且時時能品出新的韻味來。那時覺得這兩本書很優美很神秘。越是神秘, 越是想讀, 直到能背出書中的許多段落來。
文化大革命中, 《飛鳥集》和大部分文學名著一樣, 成了毒草和禁書, 而《野草》卻是極難得的一個例外, 因為它的作者是魯迅。即使是當著那些氣勢洶洶的造反好漢們, 也可以堂而皇之地讀《野草》。《野草》中的一些文字, 甚至成了當時流行的革命語錄,譬如:“ 地火在地下運行, 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 不過我還是很難將《野草》和那些激昂的政治口號連在一起。這時讀《野草》, 竟生出先前未有過的感想來。我在魯迅那些優美的文字裏讀到的是一個痛苦的、憂傷的、充滿幻想的靈魂在苦苦思索……我特別喜歡《影的告別》、《雪》、《死火》、《死後》等篇章, 那些飄逸跳躍的文字中散發出的沉重情緒, 輕輕地撥動著我的心弦。那時我也曾孤獨而又迷惘, 當讀到“ 我獨自遠行不但沒有你, 並且再沒有別的影在黑暗裏, 隻有我被黑暗沉沒, 那裏世界全屬於我自己? ?” 我的思緒怎能不隨之飛舞遠翔。這樣的文字不會引人沉淪, 而是能激起你的憧憬和幻想, 誘發你的思索和想象。在蕭瑟的寒冬還有什麼比憧憬和思索更可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