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5日,美陸軍向工業界發布正式的建議征詢書,研製新一代“地麵戰車”(GCV)。該項目計劃發展的第一種車型為步兵輸送車,可搭載一個完整的步兵班(9人)。
GCV是美陸軍“未來作戰係統”(FCS)有人駕駛地麵車輛研製工作取消後,美陸軍麵向未來作戰需求,提出的作戰車輛現代化計劃的一部分。除發展GCV外,該計劃還包括將防地雷反伏擊(MRAP)車集成到現有作戰車輛體係中、對“斯瑞克”等現役車輛進行現代化改造等。美陸軍官員稱,GCV的設計不僅將汲取美陸軍在近8年反恐作戰中獲得的經驗教訓,而且將應用FCS項目下發展的40多項技術。
美陸軍沒有提出對GCV的重量要求,但強調:①必須是一種多用途車輛。美陸軍官員稱,該車可能成為陸軍有史以來用途最廣泛的車輛。②綜合作戰能力。該車將具備比“布雷德利”步兵戰車更強的殺傷力和防彈能力、比MRAP車更強的防簡易爆炸裝置和地雷的能力(是第一種針對簡易爆炸裝置而全新設計的車輛,具備很強的車底防護能力)、比“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更強的越野機動能力。其機動能力將與“斯瑞克”裝甲車相當,既能越野,又能在城區機動。③聯網能力。GCV將具備運動中的信息共享能力,該車擁有的空間和電力使其能隨時集成最新的網絡設備。④作戰環境的適應能力。GCV將采用“增量”發展方式,以使該車能針對戰場需求的快速變化,迅速進行設計改進或集成最新的技術,如輕型複合裝甲、新型電子設備等。⑤采用模塊化設計。該車可根據作戰任務的不同,選擇不用防護水平的裝甲組件。
GCV的發展將分為3個階段:技術發展階段、工程與製造設計階段和低速初始生產階段。美陸軍的計劃是:2010年9月- 2012年12月,授予3家公司技術發展階段合同,開展風險降低研究、技術演示驗證、樣車設計競爭和技術審查等,推動GCV相關技術不斷成熟;2015年,各競標商開始GCV樣車的製造;2016年3月授出GCV低速初始生產合同;2017年開始產品車的生產;2019年第二季度具備初始作戰能力。
此外,在發布GCV建議征詢書的同時,美陸軍還在進行“備選方案分析”(AOA),以確保發展全新一代的GCV是滿足陸軍未來作戰車輛需求的最佳方案。陸軍計劃在2010年夏末、GCV技術發展階段合同授予前完成AOA。如果AOA發現無需發展GCV、采用其他方案也能滿足陸軍需求的話,陸軍可以在合同授予前改變相關計劃。
(王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