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個平靜的時代,隨著機械文明的發展,而使生活的速度加快,也擾亂了生活的平靜、安祥,然而文學形式的發展反而走向相反方向,並獲得了人們的歡迎,這真令人不可思議!小說為忙碌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幻想的世界,以心理學的術語而言,這是一種詩的補償作用。但這部小說的作者,卻花了很多的時間和言辭,去揭露並強調現實的悲痛與不安。
讀者可以從這部內容豐富的小說中,尋找出生活底層不可避免的悲劇要素,獲得心靈的妥帖與安慰。小說中的英雄主義使讀者滋生勇氣,能夠和血吞下書中所揭示的種種痛苦。濃縮了的美感更刺激了讀者的感情,這些都是《蒂博一家》的特征。
小說的主角是父親和和他的兩個兒子。父親的背景和所承擔的責任,都以很特殊的技巧被介紹出來;兩個兒子和其他許多配角,則以喜劇的方式被介紹出場。對話中並無任何伏筆,卻栩栩如生,一一呈現在眼前,就像一幕幕精彩逼真的舞台劇。讀者能很快地抓住自己所熟悉的部分。人生的無常,原是人類生活的共相。作者對書中主角的語言和意識行動,都以敏銳的洞察力而加以分析,使讀者感受良多。杜·加爾更於極端之先,就各人的虛榮心、習癖等暗示出諸人物的思想、言語、行為,意誌的發展。這全是由於旁敲側擊而預定的因果關係。杜·加爾奔放的文采,對這種思想與行動之間的關係作了十分精彩的探討,並在寫人性的藝術上作了獨創而卓越的貢獻。但從美學觀點來看,對情節的描寫反而造成了煩瑣的影響。
此刻,在描寫父親的性格時又用上了含蓄的手法。但他的性格並不複雜,小說一開始他就出場,過程顯得很完整。他生活在過去的觀念和價值中,現今的許多事情都已無法改變他定型了的思想。他很看重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他是上流社會中產階級的一分子,是“教會”的忠仆,也是一位寬大的慈善家,就像他上一代的法國人一樣。但他與下一代之間卻產生了激烈的衝突,這種衝突倒很少造成父子兩代的口角。因為老人對自己的價值觀念是堅信不移的,他認為沒有和孩子們爭論的必要,因此,對父子間代溝的爭端作者並未花太多的筆墨。
老人是個頑固的典型,他一點兒都不想去改變自己。他認為他的任何做法都是賢明的,沒有任何話能夠影響他。由於這個特性使然,他一點兒都不能意識到將來勢必會陷入孤獨的悲劇。
作者運用喜劇的手法來處理這一性格的特征,在他麵對死亡時,有感於自己的命運,不期然地流露出深沉的感情,這是在臨終前忍受了長期的苦悶而產生出來的結果。這種感情的發軔雖然十分微妙纖細,但作者的描寫手法卻十分令讀者感動。正是在這瞬間,敏銳地洞察出深藏在他內心中最深處的感情。
這不是一個平靜的時代,隨著機械文明的發展,而使生活的速度加快,也擾亂了生活的平靜、安祥,然而文學形式的發展反而走向相反方向,並獲得了人們的歡迎,這真令人不可思議!小說為忙碌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幻想的世界,以心理學的術語而言,這是一種詩的補償作用。但這部小說的作者,卻花了很多的時間和言辭,去揭露並強調現實的悲痛與不安。
讀者可以從這部內容豐富的小說中,尋找出生活底層不可避免的悲劇要素,獲得心靈的妥帖與安慰。小說中的英雄主義使讀者滋生勇氣,能夠和血吞下書中所揭示的種種痛苦。濃縮了的美感更刺激了讀者的感情,這些都是《蒂博一家》的特征。
小說的主角是父親和和他的兩個兒子。父親的背景和所承擔的責任,都以很特殊的技巧被介紹出來;兩個兒子和其他許多配角,則以喜劇的方式被介紹出場。對話中並無任何伏筆,卻栩栩如生,一一呈現在眼前,就像一幕幕精彩逼真的舞台劇。讀者能很快地抓住自己所熟悉的部分。人生的無常,原是人類生活的共相。作者對書中主角的語言和意識行動,都以敏銳的洞察力而加以分析,使讀者感受良多。杜·加爾更於極端之先,就各人的虛榮心、習癖等暗示出諸人物的思想、言語、行為,意誌的發展。這全是由於旁敲側擊而預定的因果關係。杜·加爾奔放的文采,對這種思想與行動之間的關係作了十分精彩的探討,並在寫人性的藝術上作了獨創而卓越的貢獻。但從美學觀點來看,對情節的描寫反而造成了煩瑣的影響。
此刻,在描寫父親的性格時又用上了含蓄的手法。但他的性格並不複雜,小說一開始他就出場,過程顯得很完整。他生活在過去的觀念和價值中,現今的許多事情都已無法改變他定型了的思想。他很看重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他是上流社會中產階級的一分子,是“教會”的忠仆,也是一位寬大的慈善家,就像他上一代的法國人一樣。但他與下一代之間卻產生了激烈的衝突,這種衝突倒很少造成父子兩代的口角。因為老人對自己的價值觀念是堅信不移的,他認為沒有和孩子們爭論的必要,因此,對父子間代溝的爭端作者並未花太多的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