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獸醫基礎課程的性質和任務
獸醫基礎是研究畜禽疾病發生和發展的規律,以及疾病診斷和防治的基礎理論和技能的科學。其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防治畜禽疾病的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能,為學好獸醫專業課,進而及時發現和正確診斷畜禽疾病,有效地防治和消滅畜禽疾病,保障畜牧業的健康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培養高素質實用型的畜牧獸醫人才。
二、獸醫基礎課程在畜牧獸醫專業中的地位
本課程是在學習畜禽解剖學、畜禽生理學等基礎課以後,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學好本課程,可為後續獸醫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獸醫基礎課程的主要內容
獸醫基礎包括病理學基礎、藥物學基礎、病原學基礎和診療學基礎四部分內容。
病理學基礎主要敘述了畜禽疾病發生的原因、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基本病理過程、病(死)畜禽的剖檢、病理組織學材料的采取與送檢方法等。
藥物學基礎藥物的基本知識與處方,獸醫常用藥物的作用、用途與用法等。
病原學基礎獸醫微生物與免疫的基本知識、寄生蟲的基本知識等。
診療學基礎檢查畜禽和診斷疾病的基本方法與常用治療技術等。
四、學習本課程的要求和方法
在學習本課程過程中,要求學生重點學習基本的病理學知識、藥物學知識、病原學知識和診療學知識,為此,在教材中的每部分內容均有“掌握”、“熟悉”、“了解”三個層次的學習要求。其中,“掌握”的內容是獸醫基礎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另外,要求學生能夠把理論知識與實踐聯係起來進行學習,在學習本課程理論的同時,加強實踐技能的訓練,利用和創造一切條件,認真做好各項實訓內容。要求學生在學完本課程後,能夠掌握最基本的獸醫基礎知識,能夠熟悉病理學、藥物學、病原學及臨床診療學的基本技能,為以後學生能進行畜禽疾病的診斷及防治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課程是以應用為主的課程。學習時要用辯證統一的觀點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不同的疾病,正確認識環境因素、飼養管理、病因、藥物與機體的關係;局部與整體、形態結構與機能和代謝的關係;要理論聯係實際,加強實踐技能的訓練,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