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五 產業部上(3 / 3)

【頌】晉潘尼後園頌曰:芒芒在昔,悠悠結繩,大樸未散,玄化霑凝,羲皇繼踵,三代相承,五德更王,文質迭興,天命匪諶,祐謙輔信,乃眷我皇,光有大晉,應期納祚,天人是順,和氣四充,惠澤旁潤,神祇告祥,四靈效質,遊龍升雲,儀鳳翳日,甘露晨流,醴泉湧溢,華夏既寧,八荒靜謐,人亦有言,吾何以休,乃延卿士,從皇以遊,長筵遠布,廣幕四周,嘉肴惟芳,旨酒思柔,岩岩峻嶽,湯湯玄流,翔鳥鼓翼,遊魚載浮,明明天子,肅肅庶官,文士濟濟,武夫桓桓,講藝華林,肆射後園,威儀既具,弓矢斯閑,恂恂謙德,穆穆聖顏,賜以宴飲,詔以話言,黍稷既登,貨財既豐,仁風潛運,皇化彌隆,征夫釋甲,戰士罷戎,遐夷慕義,絕域望風,無或慢易,在始慮終,無或安逸,在盈思衝。

【引】謝莊懷園引曰:鴻飛從萬裏,飛飛河岱起,辛勤越霜霧,聯翩溯江汜,去舊國,違舊鄉,舊海悠且長,回首瞻東路,延翮向秋方,登楚都,入楚關,楚地蕭瑟楚山寒,歲去冰未已,春來雁不還,風肅幌兮露濡庭,漢水初綠柳葉青,朱光靄靄雲英英,離禽喈喈又晨鳴,菊有秀兮鬆有蕤,憂來年去容發衰,流陰逝景不可追,臨堂危坐悵欲悲,試讬意兮向芳蓀,心綿綿兮屬荒樊,想綠蘋兮既冒沼,念幽蘭兮已盈園,夭桃晨暮發,春湋旦夕喧,青苔蕪石路,宿草塵蓬門。

【詠】晉湛方生遊園詠曰:諒茲境之可懷,究川阜之奇勢,水窮清以澈鑒,山鄰天而無際,乘初霽之新景,登北館以悠矚,對荊門之孤阜,傍漁陽之秀嶽,乘夕陽而含詠,杖輕策以行遊,襲秋蘭之流芬,幕長猗之森脩,任緩步以升降,曆丘墟而四周,智無涯而難恬,性有方而易適,差一豪而遽乖,徒理存而事隔,故羈馬思其華林,籠雉想其皋澤,矧流客之歸思,豈可忘於疇昔。

【啟】梁張纘謝東宮賚園啟曰:性愛山泉,頗樂閑曠,雖複伏膺堯門,情存魏闕,至於一丘一壑,自謂出處無辨,常原卜居幽僻,屏避喧塵,傍山臨流,麵郊負郭,依林結宇,憩桃李之夏陰,對徑開軒,采橘柚之秋實,而王畿陸海,畝號一金,涇渭土膏,豪傑所競,徙居好畤,必待使越之裝,別館河陽,亦資牧荊之富,此園左帶平湖,修陂千頃,右臨長薄,清潭百仞,前逼逸陌,朝夕爽塏,後望鍾阜,表裏煙霞,每賸春迎夏,華卉競發,背秋向冬,雲物澄霽,窺瞰戶牖,不異登臨,升降階墀,已窮曆覽,舟楫所屆,累日不能究其源,魚鳥之豐,山澤不能逾其美。

《毛詩》曰:折柳樊圃。

又曰九月築場圃。

傳曰:晉侯取蒍氏之圃以為囿。

《論語》曰:樊遲請學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

《列子》曰:三畝之圃不能耘。

《楚辭》曰:忽死蘭圃,楚有蕙圃。

《山海經》曰:槐江之山,實惟帝之平圃,即懸圃也。

《淮南子》曰:昆侖山有曾城九重,其高萬一千裏,懸圃涼風在昆侖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滿足潢水。

《穆天子傳》曰:舂山之澤,清水出泉,溫和無風,飛鳥百獸之所飲,先王之所謂懸圃。

【詩】梁庾肩吾從皇太子出玄圃詩曰:春光起麗譙,屣履步山椒,閣影臨飛蓋,湋鳴入洞簫,水還登故渚,樹長蔭前橋,綠荷生倚葉,丹藤上細苗,顧循慚振藻,何用擬瓊瑤。

【銘】隋江總玄圃石室銘曰:仙山石,仙宇石牆,地雲正域,道示修羊,紫煙碧露,絳雪玄霜,廣成不踐,王烈未翔,移華甲觀,徙構震方,遠跨飛梁,俯臨倒景,瓊蕊珠樹,金階玉井,映日分暉,搖風共影,岫濃翠合,林虛桂靜,朔去偷桃,董來貨杏,簷非刻削,戶恣登臨,迎春花近,避暑涼深,秋雲卷闇,冬霰停陰,桐棲鳳采,竹化龍吟,輕飛亂色,激溜成音,天縱儲睿,生知作兩,弦誦餘隙,仁智為賞,河曲停遊,洛濱息往,祥梨吐秀,瑞燕流響,一物或鐫,萬國斯仰。

《禮記》曰: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近川而為之,卜三宮之夫人世婦之吉者,使入蠶室,奉種浴於川,桑於公桑。

又曰:季春之月,後妃齊戒親桑,以勸蠶事,蠶事既登,分繭稱絲,以供郊廟之服。

《東觀漢記》曰:明德馬後,置織室,蠶於濯龍中,數往來觀視,內以為娛樂,外以先女功。

《續漢書》曰:貴人助蠶,玳瑁釵,加簪珥。

又曰:光武建武二年,野蠶成繭,野民收其絮。

《玄中記》曰:大月氏有牛,名曰日及,割取肉一二斤,明日瘡愈,漢人入國,示之以為珍異,漢人曰:吾國有蟲,大如小指,名曰蠶,食桑葉,為人吐絲,外國複不信有之。

《古今注》曰:元帝永元四年,東萊郡東牟山,有野蠶為繭,繭生蛾,蛾生卵,卵著石,收得萬餘石,民以為蠶絮。

【賦】晉楊泉蠶賦曰:惟陰陽之產物,氣陶化而播流,物受氣而含生皆纏綿而自周,伊夫蠶之為物,功巨大而弘優,成天子之袞冕,著皇後之盛服,昭五色之玄黃,作四時之單衤複,是以王者貴此功焉,使皇後命三宮之夫人。又世婦之吉者,親桑於北宮,二月初吉,遂布令於天下,百辟兆民,使鹹務焉,是以仲春之月,吉日庚午,既差我馬,惟蠶之祖,編使童男,作以童女,溫室既調,蠶母入處,陳布說種,柔和得所,晞用清明,浴用穀雨,爰求柔桑,切若細縷,起止得時,燥濕是候,逍遙偃仰,進止自如,仰似龍騰,伏似虎趺,員身方腹,列足雙俱,昏明相推,日時不居,粵召役夫,築室於房,於房伊何,在庭之東,東受日景,西望餘陽,既酌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