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三 居處部三(3 / 3)

又東觀賦曰:敷華實於雍堂,集幹質於東觀,東觀之藝,孽孽洋洋,上承重閣,下屬周廊,步西蕃以徙倚,好綠樹之成行,曆東厓之敞坐,庇蔽茅之甘棠,前望雲台,後匝德陽,道無隱而不顯,書無闕而不陳,覽三代而采宜,包鬱鬱之周文。

魏陳王曹植遊觀賦曰:靜閑宮而無事,將遊目以自娛,登北觀而啟路,涉雲路之飛除,從熊羆之武士,荷長戟而先驅,罷若雲歸,會如霧聚,車不及回,塵不獲舉,奮袂成風,揮汗如雨。

又臨觀賦曰:登高墉兮望四澤,臨長流兮送遠客,春風暢兮氣通靈,草含幹兮木交莖,丘陵窟兮鬆柏青,南園兮果戴榮,樂時物之逸豫,悲予誌之長違,歎東山以愬勤,歌式微以詠歸,進無路以效公,退無隱以營私,俯無鱗以遊遁,仰無翼以翻飛。

【銘】後漢李尤東觀銘曰:周氏舊區,皇漢寔循,房闥內布,疏綺外陳,升降三除,貫啟七門,是謂東觀,書籍林泉,列侯弘雅,治掌藝文。

《說文》曰:堂,殿也。

《釋名》曰:堂猶堂堂,高顯貌也。

《禮記》曰:堂上不趨,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又曰:覲禮,天子不下堂而見諸侯,下堂見諸侯,天子之失禮也,由夷王以下。

《莊子》曰: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楚辭》曰:魚鱗屋兮龍堂。

《十洲記》曰:昆侖山有光碧之堂。

《說苑》曰:聖人於天下,譬猶一堂之上也,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為之不樂。

《漢武內傳》曰:上元夫人言,西王母有六甲之術,用之可以遊景雲之宮,登流霞之堂。

《漢武故事》曰:玉堂去地十二丈,基階皆用玉也。

《漢書》曰:玉堂在太液池南。

《續漢書》曰:中平二年,造萬金堂於西園。

《論衡》曰:王者之堂,墨子稱堯舜堂高三尺,儒家以為卑下,假使之然,高三尺之堂,蓂莢生於階下,須臨堂察之,起視堂下之莢,孰與懸,日曆於扆坐,顧輒見之也。

《風俗通》曰:殿堂象東井形,刻作荷菱,荷菱水物也,所以厭火。

《晉宮閣名》曰:洛陽宮有則百堂,螽斯堂,休徵堂,延祿堂,承慶堂,仁壽堂,綏福堂,含芳堂,樂昌堂,椒華堂,芳音堂,永光堂。

摯虞決疑要注曰:殿堂之上,唯天子居床,其餘皆幅席,席前設筵,禮,天子之殿,東西九筵,南北七筵,故曰度堂以筵,度室以幾。

《華陽國誌》曰:文翁立講堂,作石室一,曰玉堂,在城南,初堂遇火,太守更修立。又增二石室。

《虞氏家記》曰:虞潭,右衛將軍,太夫人年高,求解職,被詔不聽,特假百日,迎母東歸,起堂養親,親集會,作詩言誌。

齊地記曰:臨淄城西門外,有古講堂,基柱猶存,齊宣王修文學處也。

【詩】梁庾肩吾詠疏圃堂詩曰:北堂多暇豫,時駕總鸞鑣,疏靜繁葭澈,輪輕羽蓋飄,臨空坐飛觀,回首望浮橋,風長旦鍾近,地迥洛城遙,疏林不得日,涸浦暫通潮,徒然等賓從,並作愧群僚。

【賦】陳江總雲堂賦曰:覽黃圖之棟宇,規紫宸於太清,何麵勢之膠葛,信不日之經營,仰一時之壯麗,跨萬古之威靈,吐觸石之奇色,混高堂之舊名,若乃三階八戶,百栱千楹,瑩以玉琇,飾以金英,綠芰懸插,紅蕖倒生,於時木葉聲寒,壺人唱靜,承露擎虛,相風照迥,天子乃下輦開宴,出豫娛神,文懸日月,思革風塵,是負鳳之多幸,愧屠龍之不真。

【頌】晉庾闡樂賢堂頌曰:瓘瓘隆構,岌岌其峻,階延白屋,寢登髦俊,神心所寄,莫往非順,靈圖表像,平敷玉潤,遊虯一壑,棲鸞一叢,川澄華沼,樹拂椅桐,林有晨風,翮有西雍,高觀回雲,疏猋綺窗,洋洋帝猷,恢恢天造,思樂雲基,克配祖考,仰瞻昆丘,俯懷明聖,玄珠雖朗,離人莫映,清風徘徊,微言絕詠,有邈高構,永廓靈命。

【銘】後漢李尤堂銘曰:因邑製宅,爰興殿堂,夏屋渠渠,高敞清涼,家以師禮,修奉蒸嚐,延賓西階,主近東廂,宴樂嘉客,吹笙鼓簧。

《淮南子》曰:鯀作九仞之城。

《說文》曰:城,以盛民也,墉,城垣也。

《博物誌》曰:禹作城,彊者攻,弱者守,敵者戰,城郭自禹始也。

《周書》曰:周公作大邑成周於土中,立城,方千六百二十丈,郛方七十二裏,南係於洛水,北因於陝山。

公羊傳曰:城雉者何,五板而堵,五堵而雉,百雉而城。

《史記》曰:秦二世欲漆城,優旃曰:善哉,漆城蕩蕩,寇來不得上,固難為蔭屋爾,二世乃止。

《淮南子》曰:昆侖山有曾城九重。

《列女傳》曰:齊人杞梁,襲莒戰而死,其妻無所歸,乃枕夫屍於城下而哭之,七日而城崩,妻遂投淄水而死,《太康地記》曰:梁孝王築睢陽城,方十二裏,以鼓唱節杵而後下,和之者稱睢陽,因以為名。

《漢書》曰:神農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無粟不能守也。

又曰:膠東前國王,治膠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膠河,按本條見漢書九十六西域傳,作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此有訛誤,《太平禦覽》一百九十二引不誤。

《風俗通》曰:眾心成城,《俗說》曰:眾人同心者,可共築起一城,同心共飲,雒陽酒可盡也,《關中記》曰:長安城皆黑壤,城今赤如火,堅如石,父老所傳,盡鑿龍首山土為城。又諸台闕亦爾。

王隱《晉書》曰:涼州城有臥龍形,故名臥龍城,南北七十裏,東西三十裏,本匈奴所築也。

《襄陽耆舊記》曰:龐德公在沔水上,至老不入襄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