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無過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
可知君子處小人,必平其氣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富不肯讀書,貴不肯積德,錯過可惜也。
少不肯事長,愚不肯親賢,不祥莫大焉。
富貴易生禍端,必忠厚謙恭,才無大患。
衣祿原有定數,必節儉簡省,乃可久延。
富家慣習驕奢,最難教子。寒士欲謀生活,還是讀書。
發達雖命定,亦由肯做工夫。福壽雖天生,還是多行陰騭。
伐字從戈,矜字從矛,自伐自矜者,可為大戒。
仁字從人,義字從我,講仁講義者,不必遠求。
凡遇事物突來,必熟思審處,恐貽後悔。
不幸家庭釁起,須忍讓曲全,勿失舊歡。
凡事謹守規模,必不大錯。一生但足衣食,便稱小康。
凡事勿徒委於人,必身體力行,方能有濟。
凡事不可執於己,必廣思集益,乃罔後艱。
凡人世險奇之事,決不可為。
或為之而幸獲其利,特偶然耳,不可視為常然也。
可以為常者,必其平淡無奇,如耕田讀書之類是也。
風俗日趨於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樸之君子,力挽江河。
人心日喪其廉恥,漸至消亡,安得有講名節之大人,光爭日月。
大丈夫處事,論是非不論禍福。士君子立言,貴平正尤貴精詳。
打算精明,自謂得計,然敗祖父之家聲者,必此人也。
樸實渾厚,初無甚奇,然培子孫之元氣者,必此人也。
德澤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得意者,何可自矜?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斷不負苦心。為善者,須當自信。
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當大權,其感尤速。
財足以累己,而以有財處亂世,其累尤深。
淡中交耐久。靜裏壽延長。
但患我不肯濟人,休患我不能濟人。
須使人不忍欺我,勿使人不敢欺我。
但責己不責人,此遠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敗之由也。
但作裏中不可少之人,便為於世有濟。
必使身後有可傳之事,方為此生不虛。
待人宜寬,惟待子孫不可寬。行禮宜厚,惟行嫁娶不必厚。
敵加於己,不得已而應之,謂之應兵,兵應者勝。
利人土地,謂之貪兵,兵貪者敗。此魏相論兵語也。
然豈獨用兵為然哉?凡人事之成敗,皆當作如是觀。
地無餘利,人無餘力,是種田兩句要言。
心不外馳,氣不外浮,是讀書兩句真訣。
道本足於身,切實求來,則常若不足矣。
境難足於心,盡行放下,則未有不足矣。
讀書不下苦功,妄想顯榮,豈有此理?為人全無好處,欲邀福慶,從何得來?讀論語公子荊一章,富者可以為法。
讀論語齊景公一章,貧者可以自興。
讀書無論資性高低,但能勤學好問,凡事思一個所以然,自有義理貫通之日。
立身不嫌家世貧賤,但能忠厚老成,所行無一毫苟且處,便為鄉黨仰望之人。
東坡誌林有雲:人生耐貧賤易,耐富貴難;安勤苦易,安閑散難;忍疼易,忍癢難;能耐富貴、安閑散、忍癢者,必有道之士也。
君子無過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
可知君子處小人,必平其氣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富不肯讀書,貴不肯積德,錯過可惜也。
少不肯事長,愚不肯親賢,不祥莫大焉。
富貴易生禍端,必忠厚謙恭,才無大患。
衣祿原有定數,必節儉簡省,乃可久延。
富家慣習驕奢,最難教子。寒士欲謀生活,還是讀書。
發達雖命定,亦由肯做工夫。福壽雖天生,還是多行陰騭。
伐字從戈,矜字從矛,自伐自矜者,可為大戒。
仁字從人,義字從我,講仁講義者,不必遠求。
凡遇事物突來,必熟思審處,恐貽後悔。
不幸家庭釁起,須忍讓曲全,勿失舊歡。
凡事謹守規模,必不大錯。一生但足衣食,便稱小康。
凡事勿徒委於人,必身體力行,方能有濟。
凡事不可執於己,必廣思集益,乃罔後艱。
凡人世險奇之事,決不可為。
或為之而幸獲其利,特偶然耳,不可視為常然也。
可以為常者,必其平淡無奇,如耕田讀書之類是也。
風俗日趨於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樸之君子,力挽江河。
人心日喪其廉恥,漸至消亡,安得有講名節之大人,光爭日月。
大丈夫處事,論是非不論禍福。士君子立言,貴平正尤貴精詳。
打算精明,自謂得計,然敗祖父之家聲者,必此人也。
樸實渾厚,初無甚奇,然培子孫之元氣者,必此人也。
德澤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得意者,何可自矜?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斷不負苦心。為善者,須當自信。
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當大權,其感尤速。
財足以累己,而以有財處亂世,其累尤深。
淡中交耐久。靜裏壽延長。
但患我不肯濟人,休患我不能濟人。
須使人不忍欺我,勿使人不敢欺我。
但責己不責人,此遠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敗之由也。
但作裏中不可少之人,便為於世有濟。
必使身後有可傳之事,方為此生不虛。
待人宜寬,惟待子孫不可寬。行禮宜厚,惟行嫁娶不必厚。
敵加於己,不得已而應之,謂之應兵,兵應者勝。
利人土地,謂之貪兵,兵貪者敗。此魏相論兵語也。
然豈獨用兵為然哉?凡人事之成敗,皆當作如是觀。
地無餘利,人無餘力,是種田兩句要言。
心不外馳,氣不外浮,是讀書兩句真訣。
道本足於身,切實求來,則常若不足矣。
境難足於心,盡行放下,則未有不足矣。
讀書不下苦功,妄想顯榮,豈有此理?為人全無好處,欲邀福慶,從何得來?讀論語公子荊一章,富者可以為法。
讀論語齊景公一章,貧者可以自興。
讀書無論資性高低,但能勤學好問,凡事思一個所以然,自有義理貫通之日。
立身不嫌家世貧賤,但能忠厚老成,所行無一毫苟且處,便為鄉黨仰望之人。
東坡誌林有雲:人生耐貧賤易,耐富貴難;安勤苦易,安閑散難;忍疼易,忍癢難;能耐富貴、安閑散、忍癢者,必有道之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