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拔罐療法簡述(2 / 3)

《排毒拔罐療法》一書的罐口部位是參照全昱排毒拔罐的罐口直徑劃分的,特別是排毒罐中的大號罐和異形罐。大號罐的罐口直徑約7厘米,高約9厘米,類似廣口罐頭瓶子,吸拔的效果要比其他罐具好得多。使用全昱排毒拔罐能做到自己在後背拔罐,這樣,每個人都能自己解決許多疾病的治療問題。全昱排毒拔罐的出現,為更多的人掌握排毒拔罐療法提供了一種實用的工具。

三、拔罐的上罐方法

由於取材方便和價格低廉,現實生活當中,火罐和玻璃罐還在大量使用,所以,我們還是要認真介紹火罐的上罐方法。

拔罐的吸引過程,俗話叫做上罐。我們僅介紹常用的上罐方法。

投火法:將5~7厘米大小的紙片(廢報紙或書本紙均可,因為它們含油多、薄,易燃)折疊一下,點燃後投入罐內,將罐扣於皮膚之上。上罐時,罐口上端或一個側端邊緣先接觸皮膚,後合罐口下端。當罐子接觸皮膚時,不要用力按,輕輕貼在皮膚上即可吸住。患者取坐立姿勢。

閃火法:用酒精棉纏繞在鐵絲一端,製成酒精火焰棒,然後蘸以適量酒精後點燃,一手拿罐,另一手將火迅速送入罐內轉一圈,快進快出,快速將罐扣於皮膚之上,患者可取隨意姿勢。

布架法:把硬幣用布包上,做成毽子樣,留3厘米長左右的布頭,蘸上食油或酒精,放在需要上罐的部位,點燃後將罐具扣上,患者應取平臥姿勢。布架法不易燒傷皮膚,但患者需平臥,使用不太方便,並且吸力較小。

抽氣法:現在的抽氣法,主要指塑料真空拔罐的使用方法。各種塑料真空拔罐的具體使用方法要參考各自的使用方法說明。

使用排毒罐,上罐以前,預先在罐具內放置一些衛生紙,可以將膿水吸住。起罐前,用衛生紙在罐具下部接一下,避免膿水流淌。

使用排毒罐,宜采用坐位姿勢,有時可以帶罐走動,以減輕一種姿勢引起的疲勞。

四、火罐的操作要領

由於火罐簡單易行,不需費用,是最適合廣大群眾使用的拔罐工具,我們也把操作要領介紹一下。

眾所周知,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熱往上走,火苗總是向高處躥,這是火苗燃燒的基本道理,知道了這個基本道理,就不難掌握火罐的操作要領。

首先要明確“罐口部位”的概念。“罐口部位”指的是皮膚上將要放置罐的部位。然後在掌握燃燒道理的基礎上進行操作。

將折疊後點燃的紙片投入罐內,先使罐口邊緣接觸罐口部位的一側,再將罐口自罐口部位的上端向下端旋轉,這通常叫做“壓住火苗”,在旋轉的過程中逐漸向下端合罐,最後封閉罐口部位的下端(不能用快速平扣的辦法)。一定要保證最後封閉罐口部位的下端,這是要領的關鍵。這樣做,火苗才會被罐肚兜住,不致躥出燒傷皮膚。千萬不能後合罐口部位的上端,因為火苗或熱氣會從罐口上部躥出,燒傷皮膚。操作者動作要適當,從容,不緊不慢。不要手忙腳亂,動作太快,會炙傷皮膚。

起罐時,一手拿住罐子,另一手大拇指選罐口部位邊緣皮膚鬆軟之處向罐內的方向下按,讓空氣緩緩進入罐內,罐即脫落,不可硬扳或旋動,以免損傷皮膚。有時罐具較緊,拿罐之手可以將罐稍微向另一隻手大拇指下按的方向用力推罐,幫助起罐。如果上罐的數量較多,應按先上後下的順序起罐。也就是:先起身體上部的罐子,後起身體下部的罐子,避免起罐時的吸力變化給頭部增加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