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東[1] 早春
詩家[2] 清景在新春,
綠柳才黃半[3] 未勻[4] 。
若待上林[5] 花似錦,
出門俱是[6] 看花人。
【注釋】
[1] 城東:指長安城東。
[2] 詩家:詩人。清景:美景。
[3] 半:大半。
[4] 勻:勻稱。
[5] 上林:指上林苑,本秦舊苑,漢武帝增而廣之,故址在長安西北。這裏泛指長安的花園。
[6] 俱是:都是。
【解析】
楊巨源(755—?),字景山,河中( 今山西省永濟縣) 人。唐德宗貞元五年(789) 進士,曾任太常博士、國子司業、河中少尹等職,七十歲時退歸鄉裏。其詩學白居易,風格清新明麗。
這是一首寫景詩,詩人描寫了長安城東迷人的初春景色,表現了對早春的無比喜愛之情。詩人采用邊議論邊寫景的手法來結構全詩。第一句即強調早春的風光對於“詩人”因為此時嫩柳剛剛吐黃,、
來說是最好的,“才”
“半未勻”等字眼,突出早春的“早”和“新”字,顯得生機勃勃,色彩飽滿。詩人在後兩句改變了著眼點,轉而寫春光濃豔之時的景象,那時已然是“花似錦”,開得過於熱鬧,從而失去了新鮮之感;況且那時已經是滿眼遊人,環境嘈雜,根本就不適宜“詩人”賞玩。這一對比手法的運用非常巧妙,鮮明地表達了詩人的好惡,反襯出早春的可愛。詩人並不是從普通人的角度來寫,而定位於“詩家”的情趣,從而使這首寫春天的詩歌顯得獨樹一幟。
春夜
金爐[1] 香燼[2] 漏聲[3] 殘[4] ,
剪剪[5] 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6] 眠不得,
月移花影上欄杆。
【注釋】
[1] 金爐:銅製的香爐,用來焚香,作為室內擺設。
[2] 香燼:香燒成了灰。
[3] 漏聲:古代用來計時的漏壺中滴水的聲響。
[4] 殘:將盡,快要完了,此處指天快亮了。
[5] 剪剪:風尖利,雖然輕微但有寒意。
[6] 惱人:使人心情煩亂。
【解析】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 今江西省撫州市) 人。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 進士。先任地方官,神宗時兩次拜相,推行新法,但以失敗告終。其詩筆力雄健,句鍛字煉,對偶工整。
這是一首借景抒懷的作品,作者描寫了春夜不眠時所見的夜色,來表達自己獨特的心境。
詩人在前兩句中形象地交代了此時的時間。金爐、香銷、漏殘,說明天快亮了;而輕風帶來陣陣寒意,則說明此時仍是早春天氣。第三、四句開始直接抒寫自己的心緒,因為春色的逗引而睡不著,隻得出來癡癡地看月影、花影;因為看得時間長,所以見得到月光的移動,而那花兒本身不高,隻有月亮西墜時的斜照,才能使花影投上屋子的欄杆。
城東[1] 早春
詩家[2] 清景在新春,
綠柳才黃半[3] 未勻[4] 。
若待上林[5] 花似錦,
出門俱是[6] 看花人。
【注釋】
[1] 城東:指長安城東。
[2] 詩家:詩人。清景:美景。
[3] 半:大半。
[4] 勻:勻稱。
[5] 上林:指上林苑,本秦舊苑,漢武帝增而廣之,故址在長安西北。這裏泛指長安的花園。
[6] 俱是:都是。
【解析】
楊巨源(755—?),字景山,河中( 今山西省永濟縣) 人。唐德宗貞元五年(789) 進士,曾任太常博士、國子司業、河中少尹等職,七十歲時退歸鄉裏。其詩學白居易,風格清新明麗。
這是一首寫景詩,詩人描寫了長安城東迷人的初春景色,表現了對早春的無比喜愛之情。詩人采用邊議論邊寫景的手法來結構全詩。第一句即強調早春的風光對於“詩人”因為此時嫩柳剛剛吐黃,、
來說是最好的,“才”
“半未勻”等字眼,突出早春的“早”和“新”字,顯得生機勃勃,色彩飽滿。詩人在後兩句改變了著眼點,轉而寫春光濃豔之時的景象,那時已然是“花似錦”,開得過於熱鬧,從而失去了新鮮之感;況且那時已經是滿眼遊人,環境嘈雜,根本就不適宜“詩人”賞玩。這一對比手法的運用非常巧妙,鮮明地表達了詩人的好惡,反襯出早春的可愛。詩人並不是從普通人的角度來寫,而定位於“詩家”的情趣,從而使這首寫春天的詩歌顯得獨樹一幟。
春夜
金爐[1] 香燼[2] 漏聲[3] 殘[4] ,
剪剪[5] 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6] 眠不得,
月移花影上欄杆。
【注釋】
[1] 金爐:銅製的香爐,用來焚香,作為室內擺設。
[2] 香燼:香燒成了灰。
[3] 漏聲:古代用來計時的漏壺中滴水的聲響。
[4] 殘:將盡,快要完了,此處指天快亮了。
[5] 剪剪:風尖利,雖然輕微但有寒意。
[6] 惱人:使人心情煩亂。
【解析】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 今江西省撫州市) 人。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 進士。先任地方官,神宗時兩次拜相,推行新法,但以失敗告終。其詩筆力雄健,句鍛字煉,對偶工整。
這是一首借景抒懷的作品,作者描寫了春夜不眠時所見的夜色,來表達自己獨特的心境。
詩人在前兩句中形象地交代了此時的時間。金爐、香銷、漏殘,說明天快亮了;而輕風帶來陣陣寒意,則說明此時仍是早春天氣。第三、四句開始直接抒寫自己的心緒,因為春色的逗引而睡不著,隻得出來癡癡地看月影、花影;因為看得時間長,所以見得到月光的移動,而那花兒本身不高,隻有月亮西墜時的斜照,才能使花影投上屋子的欄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