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豬的經濟類型和品種(一)(1 / 1)

一、豬的經濟類型

1.豬的經濟類型

豬的經濟類型可分為瘦肉型、脂肪型和肉脂兼用型。各種類型從根本上是由遺傳基因決定,但與飼養方式也有密切的關係。隻有與品種特性相適應的飼養方式,才能保持其遺傳基因的穩定性,使品種特性不衰退。

2.瘦肉型

瘦肉型豬肥育期短,對飼料中蛋白質的吸收利用率高,體內沉積蛋白質的能力強,所以瘦肉比肥肉多,瘦肉率可達55%~62%,甚至達65%。膘厚1.5~3.5厘米。豬的外形特點是體軀窄而淺,體長一般大於胸圍15~20厘米以上,四肢較長。背線略弓起,腹線平直,腿臀豐滿,如長白豬、大約克、杜洛克和漢普夏等都屬於這種類型。

3.脂肪型

脂肪型豬肥肉和脂肪多,一般占胴體的55%~60%,而瘦肉僅占35%~45%,膘厚5~7厘米。其外形特點是體型短粗,胸深,四肢短,體長和胸圍接近相等,比例不超過5厘米,肉質細嫩,體成熟較早,肥育早期易沉積脂肪。如我國的內江豬。

4.肉脂兼用型

肉脂兼用型豬的瘦肉率在45%~50%左右,膘厚3.5~4.5厘米,體型特征介於瘦肉型和脂肪型之間。體型較高大,具有結實的體質。我國大多數培育品種如新淮豬、北京黑豬等都屬於肉脂兼用型。

二、瘦肉型豬的品種

1.長白豬

長白豬原名蘭德瑞斯,產於北歐丹麥,是目前分布最廣的瘦肉型品種,1895年由英國大白豬與丹麥本地豬育成。

(1)品種特征

毛色全白,耳長而向前平伸,頭狹長,頭和肩輕,後腿肌肉發達,體軀長,肋部彎曲良好,腹線平直。成年公豬體重400~500公斤,母豬300公斤左右。繁殖率高,窩均產仔12頭。瘦肉率59%~64%。丹麥長白豬遍布全世界,根據飼料條件和飼料資源,經風土馴化成為若幹品係。

(2)雜交利用

長白豬引起世界各國重視的原因,是它的胴體瘦肉率很高;生長速度快,180日齡體重可達90公斤;飼料利用能力強,每增重1公斤耗料僅2.93公斤;同時遺傳性穩定,雜交效果顯著。

(3)引入我國的情況

長白豬1964年夏首批從瑞典引入我國,以後又陸續引入英、法、荷的長白豬。到目前為止,長白豬在我國南、北地區均有飼養。

2.大約克夏豬

原產於英國北部的約克郡及其鄰近地區。大約克夏豬在歐洲叫大白豬,也有叫約克夏,我國叫大約克夏,分布較廣,是世界有名的豬種之一。

(1)品種特征

毛色全白,頭、頸較長,臉微凹,軀體深長,耳中等大豎2立,四肢和後軀較高,肌肉發達。約克夏豬與蘇白豬外形相似,容易混淆,二者區別為:約克夏嘴凹、翹,蘇白豬嘴直。品種內個體間體重、體型差異較大,成年公豬250~450公斤,生長快;成年母豬200~350公斤,適應性強,產仔多,窩均產仔10~13頭,在美國有“良母品種”之稱;肥豬飼料轉化效率高,屠宰率高,其缺點是後備豬發情不太明顯。個別臀部、背部出現錢幣大至墨水瓶蓋大的少數圓形黑斑。很多國家從英國引進大白豬對本國豬種進行改良,先後培育出適合本國品種的大白豬品種,如德國大白豬、荷蘭大白豬、美國約克夏、加拿大約克夏等。各國培育的大白豬品種之間在體型體態和體質類型上差異較大。

(2)引入我國的情況

大約克夏最早於1936年由美國引入我國。1957年以後,我國又先後從澳大利亞、英國引入數批大約克夏,從華東、華中、華南等地區逐步推廣到全國。

(3)繁殖性能

據遼寧、湖北畜牧所的生產成績表明,在較好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大約克夏初產豬窩產仔數11頭,二胎以上的經產豬平均產仔數13頭,活產仔11頭,60天斷奶仔豬數9~10頭,窩重150-180公斤。

(4)肥育性能

據湖北畜牧所報道,1979~1980年,將182頭的大約克閹豬,從60日齡開始,180日齡結束,平均每頭重76.3公斤,平均日增重635克,料肉比3.28:1。

(5)雜交利用

大約克夏豬作父本在二元雜交組合中,日增重表現突出,作母本效果也佳。

(6)胴體品質

90公斤屠宰,胴體瘦肉率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