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和二年)正月,章帝劉炟逝世,其四子,時年9歲的劉肇繼承皇位,是為和帝,就在這主弱臣強,容易出現政局動蕩不安的關健時期,河湟流域(今青海甘肅一帶)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安全形勢卻急劇惡化起來。由於時任護羌校尉張紆誘殺了羌人首領迷吾,各部羌人群情激憤,一時間反抗朝廷的羌人達四萬之眾。在這種情況下,在民族矛盾觸即發的嚴峻形勢下,張紆被撤職。朝中大臣一致舉薦德高望重的鄧訓接任護羌校尉這一重任。

鄧訓到任後,正趕上羌人首領前來進攻。迷唐是被張紆殺的羌人首領迷吾的兒子,他為父報仇心切,所以率先前來。迷唐率一萬多騎兵來到城外,不敢直接攻打鄧訓,準備先攻打小月支部落,意欲將其製服後,再脅迫他們一起攻打鄧訓。在這關健時刻,鄧訓力排眾議 下令打開城門,放胡人進城,派重兵保護。不僅如此,鄧訓甚至敞開自己的家門,收留老弱婦孺。對此,小月支胡人非常感動,說:“過去漢朝常常欺壓我們,如今鄧使君卻用恩德誠信對待我們,打開城門接納我們”,都歡喜叩頭頂禮,紛紛表示“聽憑使君號令”。後來,鄧訓利用這支胡人的力量,使西北地區得到了平定。

這是一個偉大壯舉!曆史上有誰在當時民族矛盾如此尖銳的嚴峻局麵前,竟力排眾議,敢大開城門,並敞開家門,從而避免另一個民族被屠戳的慘劇發生的呢?倘若鄧訓博大的胸襟,稍存“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念,豈肯開門納胡,愛之如子?這怎不讓羌胡百姓敬如父母,感戴千秋?!

秦漢時生活在青海湟水河流域一帶仍處於蒙昧狀態,當地的羌和小月支等少數民族,四處遊獵,居無定所,是鄧訓任護羌校尉後,首先築城郭,修水利,教他們蓋房子,將屯田分給戌邊移民和當地貧民耕種。此外鄧訓還派人教他們把捕捉到的的幼獸飼養起來,養大後再宰殺,從此青海有了原始的馴化動物。

古湟中河流眾多,但那時的羌人隻能在陸地上活動,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樣渡過那湍急的河流。鄧訓就派人用剝下來的牛羊皮做成船,“縫革為船,置於簞上以渡河”。這就是最早牛羊皮筏子的原型。從此,青海有了這一獨特的水上交通工具。

當時的羌人與無醫藥知識,得病後,不會尋醫看病,而是請法師施展法術,祈求病情好轉。然一量病情加重,性格倔強的羌人常常操刀自殺,了結自己的生命,所謂“羌胡俗恥病死,每病臨困,輒以刃自剌。”這一現象在當時非常普遍,或許與當時科學水平低下有著密切的關係。鄧訓對羌胡這一陋習十分了解,每聽聞有羌人生病時,就派人把他們綁起來,將兵器拿走,同時派醫生為這些人治病,且提供藥品,悉心照料,結果治好了很多人。這是個改變一方陋習義舉,在羌有地區具有劃時代意義。鄧訓此舉,不僅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羌胡等少數民族種族的繁衍,也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生產力持續發展。行動超越語言,鄧訓的這番作為,使得羌胡各族百姓無不感動悅服。